
2009年10月1日,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阅兵式上,我陆军装甲兵部队接受检阅。(资料图片)本报记者周民摄
1月15日晚,央视新闻频道官方微博发布消息:“我军陆军集团军番号今起解密。”消息称,从15日开始,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集团军番号可以对外公开使用,陆军集团军番号不再以“某”替代。消息一出,立即引起国内外强烈关注。番号公开负面影响是否存在,也成为大家关注的话题。昨天,本报专访国防大学教授李大光,详解番号公开背后的“秘密”,并为您详解我国陆军集团军的演变之路。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商西
□专家揭秘
信息化时代中番号已非秘密
京华时报:为什么集团军的番号现在才公开?
李大光:这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是正常的发展过程。过去老是从保密的角度考虑,老用代号,用“某”,认为不宜“直呼其名”,从我国传统来说这方面也比较注意。在机械化战争时期,这种保密起到一定作用,因为那时候技术装备比较落后,在这方面有所保留,也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
如今是信息化战争时期,(集团军番号)这种低级的保密,已经没有太多秘密可保,已经不算什么秘密,所以就这样解密了。
京华时报:番号的解密意味着什么?
李大光:表明我国军队的透明度不断增加,更加开放、透明、自信,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京华时报:现在只公开了集团军的番号,今后更低级别的番号会不会公开?陆军之外,空军和海军的番号会不会公开?
李大光:这属于一个正常的发展过程,顺其自然。
京华时报:番号公开有没有一些负面影响?
来源:京华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