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新闻热线   010-52856660 人员查询 加入收藏 返回首页

刘宗超:发展生态农业 构建生态社会


时间:2013-01-08  来源:中关村 点击:

  An interview with Liu Zongchao on building ecological agriculture

  生态农业按照生产、交换、消费、分解、还原、再生的闭合环节,在动态变化中保持平衡。

  Ecological agriculture can achieve a balance through the closed links of production, exchange, consumption, decomposition, reduction and renewable.

  文 本刊记者 明星

  “十八大”虽闭幕仅一月有余,但其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构建“美丽中国”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在农业和食品加工业作为第一大产业的中国,要想建设生态文明,就必须选择一个有力的支撑——走生态农业的发展路径。其中,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生态农业经营体系对生态农业甚至整个生态社会的发展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

  为此,《中关村(5.67,0.07,1.25%)》特别采访了我国生态学农业专家、北京生态文明工程研究院院长、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专家顾问刘宗超。刘院长早在上世纪80年代研究“生态文明”理论至今,主持完成了中国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重点项目“生态文明与生态伦理的信息增值基础”,先后发表了生态文明与生态产业方面论文近20余篇,科技论文50余篇,并于1997年最早出版了生态文明专著《生态文明观与中国可持续发展走向》,又陆续出版了《生态文明观与全球资源共享》、《生态文明观》;生态农业专著3本。在这些论文与著作中,较为完整地建构了生态文明观理论体系和生态农业模式。

  发展生态农业的紧迫性

  《中关村》:目前很多企业宣扬的绿色、有机农业是否就一定是生态农业?

  刘宗超:绿色农业侧重无公害,对人体达到无害的程度;有机农业在生产中完全或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等,是生态农业的一种比较极端的形态,它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只是一种干净的生产力,养活的人口很少。而生态农业通过协调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形成生态上与经济上两个良性循环,按照生产、交换、消费、分解、还原、再生的闭合环节,在动态变化中保持平衡。

  《中关村》:现阶段,在中国倡导生态农业有哪些紧迫性和必然性?

  刘宗超:目前,中国农业存在两个问题:首先,它是一个高氮的农业,造成面源污染,对于全球气候变化、河流污染影响很大。其次,以养猪养鸡的畜牧业,粮食消耗大,对环境的污染也很严重。分解环节的丧失,导致生态循环不顺畅,甚至本应该被分解掉的有机废弃物又被猪、鸡等动物吃掉,或被当作垃圾围城,又反向进入人们的身体、产生有害物质富集,及大地影响了人民的健康和生活环境。再次,食品安全问题很严峻,很多人遭受着各种炎症、癌症和生殖健康等疾病的困扰。德国有项研究显示,化学污染(包括传统化肥、农药、有害食品添加剂)对于人的生育能力有很大影响。总而言之,搞生态农业是一件非常迫切、势在必行的工程,民以食为天,人的文明程度不仅体现在精神和物质层面,还要关注自身的健康和周围的生存环境,否则,就会增加个人的医疗成本,整个社会的福利就会被拉下来,生态文明也无从谈起。


来源:中关村

 


文字友情链接
时代中国 公道网 三农电视台 新讯网 宏法在线 宏法法律 农经视角 三农手机台 三农融媒 农媒融视
农视法宣网
图片友情连接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会员须知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 本网招聘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截图 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2039657号-6 公安网备 1101053583 国新办证 (2000)78号

《三农观察》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市一法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 韩洪

《三农观察》在线投稿 邮箱:420189796@qq.com < a href="http://wpa.qq.com/msgrd?v=3&uin=420189796&site=qq&menu=yes">意见反馈

京ICP备12039657号-6 网络视听许可证(京)字第17062号 增值经营许可证:京B2一20212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