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金属污染威胁农耕用地修复之路漫长
徐燕燕
重金属污染已经严重威胁到中国的农耕用地。
“中东部地区、矿山开采冶炼区的土壤负荷已经到达极限了,约70%的土地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轻工业环境保护研究所总工宋云在接受其他媒体采访时曾指出。
今年10月,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会议指出,按照国务院部署,有关部门历时6年开展了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结果表明,全国土壤环境状况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工矿业、农业等活动认为是造成土壤污染的主要原因。
土壤污染包括重金属污染、农药和有机物污染等多种类型。我国的土壤污染仍以重金属污染为主。而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是化工和矿山。
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研究员陈能场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数十年来,落后粗放的采矿方式,导致了矿区及周边土地重金属污染严重。比如云南、湖南、广西、四川等都是受重金属污染严重的区域,在《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中,14个省份被列为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重点对象。这是我国第一个“十二五”专项规划,目标是2015年,重点区域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比2007年减少15%,非重点区域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不超过2007年水平,重金属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土地的耕作者切身感触颇深。
福建省南平市一个农业合作社的农民老吴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他觉得农药残留是当地土壤最主要的污染问题。
“用的化肥和农药也一年比一年多,土地一年比一年硬,挖下去土都是结成块的,已经成了恶性循环。”老吴说。
农民们较常采用的方法是施加有机肥。老吴目前跟一家食品公司合作,在土壤中施加一种农药分解剂,能够分解土壤中的农残、工业化过程中的重金属污染。
但专家认为,这种方式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土壤修复,只能称之为对土质的提高和改良,根本无法去除土壤内的重金属。
重金属不会自生自灭,也不能降解,通常意义上的通过向土壤内添加某些物质,顶多是使重金属从活跃状态降低,暂时达到食品安全,但事实上重金属还是存在于土壤内,陈能场告诉本报记者。
一位土壤修复公司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比起工业用地和住宅用地的修复,农业用地修复要复杂得多,成本昂贵。
工业场地修复一般比较便宜,价格大约在800~1000元/立方米,只需要把重金属元素尽量固定在土壤内,不让其随着土壤的移动和地下水流动扩散即可。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