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新闻热线   010-52856660 人员查询 加入收藏 返回首页

河北沧州渤海湾“新渔民”:守望大港怀念贝壳堤(3)


时间:2012-12-17  来源:中国新闻网 点击:

  她清晰地记得,当时只需要向海里打下几根木桩,布上渔网,鱼群就会被海水的潮汐冲到网里。

  令王金荣印象深刻的,是一种被当地人称为“懒媳妇子”的鱼。她说,捕鱼时如果碰巧捕到“懒媳妇”,是自己最高兴的事。据王金荣描述,这种鱼浑身黝黑,没有鱼鳞,约有2米长。

  陈金祥判断说,这应该是一种鲸类,因为是胎生。“但现在在海边,再也看不到它们了。”

  陈金祥夫妇目前居住在冯家堡一栋有400多平米的二层小楼里,二人都上了养老保险、参加了新农合。渤海新区在黄骅港不远建设了渔民新村,冯家堡大部分渔民在此购买了楼房。陈金荣也购买了一栋,每平米1600元,但她打算留给儿子结婚用,自己还住在小渔村。

  孩子们都不再以打渔为生,儿子在渤海新区的一家工厂里上班。陈金祥拿出百万元入股的海水育苗厂,总投资约500万元,养了10万尾舌鳎,近80万尾牙鲆鱼苗。陈金祥说,虽然今年刚刚投产,但已经卖出了一批鱼苗,收益80多万元,预计三年育苗厂能收回成本。

  采访中,冯家堡人总的感觉是“小环境”变好了、生活滋润了,但对海洋生态环境还是有些担心。

  陈金祥说,做梦也没想到自己能住上二层楼,至于数码相机、数字电视、手机等,以前更是不敢想象。他希望渔村的街道规划得更整齐一些,村民的娱乐休闲活动更丰富一些,周边的环境更加优美,渔民的后代生活更有保障。“一个国家不可能面面俱到,有些问题也不可能一天两天解决,我们理解。但是有句话我想说:都知道人需要一个家,其实海洋生物也需要一个家。如果没有它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我们见到的鱼类会越来越少,渔民后代恐怕将无以为生。”

  王洪山也关心“大环境”的建设。他说,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希望今后经济发展能与生态文明、环境保护同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们应该更加注重保护我们的海洋。”

  让两人念念不忘的,还有村口的贝壳堤。

  在停放渔船的小南河边,陈金祥指着远处的一片空地说,小时候,这里曾有过一道白色的贝壳堤,长有十多公里,高度有一层楼高,贝壳堤的外侧就是大海。

  陈金祥认为贝壳堤很神秘。因为在贝壳堤的外面,只需隔上几米就可以挖出淡水,很甜很甜。

  王洪山则坚持认为,这一带的贝壳堤,曾是世界上两大贝壳堤之一,另一处在美国某海岸。“但我们的贝壳堤消失了。美丽的贝壳堤,被人作为养殖用的饲料挖掘一空,目前只有在港区保留了极少的一部分。”

  今年秋天,还喜欢写作的王洪山,专门写了一首诗发表在当地的报纸上,题目就是《啊,贝壳堤》。他在诗中写到:“啊,古老的贝壳堤 有多少古老的生命无声的逝去 造化成你 有多少流逝的沧桑岁月 辗转成你 任凭海风、海浪、阳光 任凭冬雪夏雨 也无法说清 你的古老久远 你这千古之谜 啊,我的永远的古老的贝壳堤!”

  记者查阅相关资料得知:贝壳堤是由海生贝壳及其碎片和细砂、粉砂、泥炭、淤泥质粘土薄层组成的,与海岸大致平行或交角很小的堤状地貌堆积体。世界上著名的贝壳堤共有三处,分别是中国天津贝壳堤、美国路易斯安那州贝壳堤、南美苏里南贝壳堤。(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文字友情链接
时代中国 公道网 三农电视台 新讯网 宏法在线 宏法法律 农经视角 三农手机台 三农融媒 农媒融视
农视法宣网
图片友情连接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会员须知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 本网招聘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截图 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2039657号-6 公安网备 1101053583 国新办证 (2000)78号

《三农观察》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市一法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 韩洪

《三农观察》在线投稿 邮箱:420189796@qq.com < a href="http://wpa.qq.com/msgrd?v=3&uin=420189796&site=qq&menu=yes">意见反馈

京ICP备12039657号-6 网络视听许可证(京)字第17062号 增值经营许可证:京B2一20212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