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新闻热线   010-52856660 人员查询 加入收藏 返回首页

我想再成立个农机合作社


时间:2013-06-09  来源:农民日报 点击:

    6月6日凌晨,蜷缩在收割机驾驶室的吴双丽打开车门跳下来,把睡在车子旁边地上的丈夫李握叫了起来,同行的还有三辆收割机。

    他们下一站作业区是河南周口太康县常营镇,路上需要开9个小时的车。

    6月5日,常营镇那边的“带车人”已经打过多次电话,催促路路发机收队的负责人张大生赶过去,大生带着其他农机手提前出发了。前一天在河南长葛市古桥乡孟庄村采访时,张大生就建议采访他们,说这夫妻俩是机收队里最先靠农机服务富起来的。

    “听说你们夫妻俩在机手队很受欢迎?”听到记者这么说,李握憨憨地笑着,显得有些不好意思:“大家一起出来干活,互相帮衬,我们是两人一起,比其他机手多一人。”

    “这夫妻俩很能干,也能吃苦,还爱帮助人。”农机手刘国前说,“吴双丽帮我们量地都是免费的,按理应该付钱,可他们死活不要。”

    吴双丽除了帮着大伙量地外,买饭、买水等杂事也都是她在跑前跑后。记者看到吴双丽的脸色晒得黝黑,后背衣服上都是汗渍。

    2000年,李握买了第一台收割机,开始跨区作业。2005年,经人介绍认识了吴双丽,婚后两人开始一起出去干活。

    “现在他俩是我们村里的致富能手。”同村农机手荀铁锤说,他们村在李握夫妻的带动下,最近几年很多人通过购买补贴农机出来参加跨区作业。“现在出来方便多了,各地农业部门都重视跨区作业,特别是作业信息服务很到位,不愁没有钱赚。”李握说。

    今年5月,李握又依靠国家农机补贴政策买了一台大马力的收割机,加上原来的两台全部交给父亲,让他带着三名农机手在外跨区作业。“家里还有3台玉米收割机,自己一个人干不了,秋季准备再雇几名机手帮着干。”李握说,现在赶上了好时候,随着国家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扶持力度的加大以及农机补贴等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准备下一步联合本地区的其他农机手,再成立一个农机专业合作社。

    随着发动机的轰鸣声,收割机队继续向北,妻子吴双丽在驾驶室睡着了。


来源:农民日报

 


文字友情链接
时代中国 公道网 三农电视台 新讯网 宏法在线 宏法法律 农经视角 三农手机台 三农融媒 农媒融视
农视法宣网
图片友情连接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会员须知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 本网招聘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截图 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2039657号-6 公安网备 1101053583 国新办证 (2000)78号

《三农观察》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市一法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 韩洪

《三农观察》在线投稿 邮箱:420189796@qq.com < a href="http://wpa.qq.com/msgrd?v=3&uin=420189796&site=qq&menu=yes">意见反馈

京ICP备12039657号-6 网络视听许可证(京)字第17062号 增值经营许可证:京B2一20212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