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新闻热线   010-52856660 人员查询 加入收藏 返回首页

禽流感再袭 高密度养殖成病毒滋生“温床”?


时间:2013-04-09  来源:新华网 点击:
发布时间2013-04-09 07:23:46

  

  禽流感再袭中国,截至7日17时,20人确诊感染,6人死亡。

  近10多年来,从H5N1、H9N2到H7N9,禽流感频频“光顾”我国,花样不断翻新。虽然原因尚迷雾重重,但密度高、卫生差的家禽业养殖现状,已然成为病毒滋生的“温床”。阻击禽流感,必须从养殖源头做起。

  据不完全统计,禽流感特别是高致病性禽流感大范围发生,在全世界已经有十多次,我国更成为“重灾区”之一。

  部分专家认为,这与我国现有禽畜高密度的养殖环境、不科学的运输手段等分不开。产业发展速度过快,而饲养管理、财力物力、科技等水平没有跟上,不少地方的养殖业仍处在“原始阶段”。

title

养鸡场(资料图片)

  在我国传统农业在向现代农业过渡进程中,采用集约化、规模化的经营方式本是发展方向,但过于低廉的养殖利润,让不少禽类养殖户减少场地投入、以数量取胜,“过密化”饲养成为禽流感传播的重大安全隐患。

  天津一家规模较大的养殖场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肉鸡通常采取高密度养殖,不少养殖场一平方米挤着十几只鸡,很容易发生疫病。

  “禽流感从动物之间传播,变成能传染给人并造成严重危害,人类饲养方式值得反思。”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教授、上海生态学会顾问徐宏发说,狭小的空间里动辄养殖成千上万甚至十几万只家禽,大大增加了病毒、细菌的传染风险,变异速度也有可能加快。

  “超过一定规模后,密度每增加一倍,感染疫病的风险要增加六倍。”中国兽药协会副秘书长王忠强说,任何一个环境都有合理的载畜量,多大面积只能承载多少畜禽,如果密度过大,容易导致疫病多发。

  但王忠强也认为,规模化和集约化不是简单地“集中化”。现在一些养殖小区没有按照标准建设,没有形成饲料和防疫统一,而只是把养殖户和畜禽集中起来,布局小、散、乱,卫生条件不达标,带来的只有风险。

  而且,一些养殖户没有严格实施生产环境的封闭隔离,畜禽同养、人禽同住,笼舍狭窄、又没有及时消毒清洁,也增加了疫病快速、大面积传播的几率。

  专家认为,养殖密度过高、疫病多发,还会导致病死率较高,无害化处理能力难以跟上,病死的畜禽才会一度被端上“餐桌”,或漂流“过江”。

  禽流感的发生和传播,是人类的危机,也是反省自己、调整产业发展的契机。想要真正阻击禽流感,源头的监控和预防必须到位。

  “不能为了产肉量,过于提倡太高密度的饲养和快速养殖。”徐宏发说,禽类饲养和选种不能忽视抗病性。人与自然间有条“潜规则”,不遵守规则,会引发事件向不可控制的地方发展。

  “活禽进城,宰杀简陋、随意也埋下隐患。禽流感问题反复出现,人口密集区域的人禽接触需引起重视。”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姜庆五说,应提升家禽运输、销售和宰杀的环境要求。

  王忠强说,未来应最终实现“适度规模、种养结合”的目标,着力推进养殖业的设施化程度,降低疫病风险。这种“量力而行”要求配套及时跟上,无害化处理能力、养殖面积和环境载畜量等都必须严格达标。(“新华视点”记者周琳 刘元旭)


来源:新华网

 


文字友情链接
时代中国 公道网 三农电视台 新讯网 宏法在线 宏法法律 农经视角 三农手机台 三农融媒 农媒融视
农视法宣网
图片友情连接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会员须知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 本网招聘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截图 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2039657号-6 公安网备 1101053583 国新办证 (2000)78号

《三农观察》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市一法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 韩洪

《三农观察》在线投稿 邮箱:420189796@qq.com < a href="http://wpa.qq.com/msgrd?v=3&uin=420189796&site=qq&menu=yes">意见反馈

京ICP备12039657号-6 网络视听许可证(京)字第17062号 增值经营许可证:京B2一20212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