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新闻热线   010-52856660 人员查询 加入收藏 返回首页

小麦有种:5种新品永不“患癌”


时间:2013-02-28  来源:金农网 点击:

黄辉跃和小麦研究所的同事一起查看小麦生长情况。

  内江参与完成的一小麦新种项目获国家技术发明奖

  二月的内江春暖花开,就像黄辉跃的心情。近日,由内江市农科院小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黄辉跃参与完成的“小麦—簇毛麦远缘新种质创制及应用”项目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这是2000年国家科技奖颁发以来,内江地区获得的唯一技术发明奖。

  “小麦—簇毛麦远缘新种质创制及应用”项目由全国15家单位60余名研究人员,历时30多年共同完成。内江市农科院为成果第二完成单位,而黄辉跃为成果第四完成人。

  据了解,1993年,开始于1987年的南京农业大学“小麦—簇毛麦远缘新种质创制及应用”项目开始向国内外100多家科研院所发放小麦种子,邀请各科研院所共同研发新品种。“我们内江是小麦—簇毛麦新种质培育新品种研究上,全国成效最好的单位。我们成功培育出5个双抗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通过四川省及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内麦新品种高抗至免疫小麦条锈病、白粉病,对控制四川乃至长江上游冬区小麦条锈病的发生都起到了重要作用。”黄辉跃说。

  黄辉跃介绍,条锈病、白粉病就相当于小麦的“癌症”,而内江小麦新品种的成功研发,意味着这5个品种的小麦将永远不会“患癌”,“我们的几个品种已经连续多年被推荐为四川省及全国(西南区)小麦主导品种,在四川、贵州、重庆等地推广种植面积有3000多万亩”。

  人物访谈

  黄辉跃:为推进项目  和自己较劲

  2003年之前的日子对黄辉跃来说并不好过。从1993年接收种子算起,“小麦—簇毛麦远缘新种质创制及应用”项目已经进行了10年,但成果并不明显。“压力很大,也不知道跟谁说,只有自己跟自己较劲。我记得有一次去海螺沟旅游,爬到山顶就开始大吼,所有累积的压力都在那一刻宣泄出来了。”黄辉跃说。

  为了让小麦进化得更快,每年在内江收割完毕后,研究所会在高原地区再种一季小麦,黄辉跃几乎每年都去。“我们现在有两个地方可以选,一个是马尔康,一个是云南寻甸,但去这两个地方都要经过地震带,路况也不好,经常在路上就看到前面一辆车被滚下来的山石砸中了。”他说自己并未购买意外保险,尽管知道路上可能存在的危险,却早已习惯向前。(王瑶)


来源:金农网

 


文字友情链接
时代中国 公道网 三农电视台 新讯网 宏法在线 宏法法律 农经视角 三农手机台 三农融媒 农媒融视
农视法宣网
图片友情连接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会员须知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 本网招聘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截图 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2039657号-6 公安网备 1101053583 国新办证 (2000)78号

《三农观察》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市一法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 韩洪

《三农观察》在线投稿 邮箱:420189796@qq.com < a href="http://wpa.qq.com/msgrd?v=3&uin=420189796&site=qq&menu=yes">意见反馈

京ICP备12039657号-6 网络视听许可证(京)字第17062号 增值经营许可证:京B2一20212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