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道路是发展农村经济的生命线,也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国家大力实施“村村通油路”工程,乡村道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善,对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改善农民出行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道路的管理、养护相对滞后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
笔者春节回乡过年发现,一些新修的乡村道路仅几年时间,就出现了路面损坏、坑洼不平,影响正常行车。这除了道路建设时等级偏低外,管理养护不及时、不到位也是重要原因。很多乡村道路修建后没有建立起相应的管护机制,存在重修轻养、光修不养的现象,加上通行车辆多,尤其是超载车辆的碾压,给乡村道路造成致命损害。
乡村道路既要重修,更要重管。笔者建议,对尚未纳入公路部门管护的乡村道路,一律落实由乡镇政府负责管护。一是根据有关公路建设、养护管理的法律、法规,建立乡村道路管护长效机制,并将乡村道路的管护纳入对乡镇领导班子的年度考核内容。二是在乡镇一级设立乡村道路管理机构,组建专业养护队伍,具体负责辖区内的乡村道路管护工作,做到从道路修好之日起就有专业人员管护,一旦发现路面损坏,及时组织维修。三是县乡政府要根据乡村道路现状和养护需要,按照有路必养的原则,预算安排必要的财政资金,保证乡村道路正常养护。四是公路管理部门要严格执法,严格控制车辆超载超限,同时要加大对乡村道路建设的投入,逐步提高乡村道路建设等级和质量。五是要教育农民群众增强爱路、护路意识,不得随意损坏路面、拆除道路标识,保证乡村道路畅通。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