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新闻热线   010-52856660 人员查询 加入收藏 返回首页

河北偏桥村在温家宝三次造访后获亿元扶贫帮扶(2)


时间:2013-02-22  来源:新京报 点击:
   产业都“黄了”

  农家院渐渐没了客人,游客中心成了羽毛画加工点,合作社也遇到了难题

  胡桂菊家2010年的农家院生意还不错。有时一天招待两三桌。一年下来,刨去成本,赚了一万五千元。

  她家还破天荒迎来一拨要住宿的客人,只好临时把自家大炕腾出来,“人家在这吃饭花钱,住宿没要钱”。

  胡桂菊明白,在村里吃饭的都是省、市、县来视察的领导,三五百一桌不算贵,也从不拖欠。

  到了2011年下半年,随着各个工程逐渐完成。来村里的领导越来越少,客人也就越来越少。到最后,一个客人都没了。

  苏纪伍家也开了农家院。他媳妇做的饭,他都嫌难吃,招待别人他心里没底。不过,一位县领导当着他的面,对到访的县局领导说,“让他们都来这吃饭,给报销,人还用愁吗?”

  1月28日,苏纪伍说,后来没客人了,他曾驱车10公里跑到金山岭长城景区揽客:“总理到过的农家院”,两天下来,没招来一个顾客。

  苏洪喜曾经给“游客中心”看过门。游客中心由县旅游局管。

  2010年快到十一的时候,弄了气球、彩旗,苏洪喜和老伴按旅游局要求布置了一天。不过“游客中心”并没接待过一个游客。“什么都没有,人家来看什么啊”。

  2013年1月底,游客中心铺了满地鸡毛,这里已成了羽毛画加工点。

  苏纪松的獭兔养殖合作社也“黄了”。

  獭兔是扶贫项目,种兔场半价卖兔子给村民。苏纪松要了10余对,但他并不会养。没过多久,獭兔开始死亡。

  有些饲养户,又把獭兔抱回到带头人苏纪松家,不养了,“有人干脆就吃肉了”。

  苏纪东的天绿种植合作社,本来有十几个社员。但这些人,有的相互间还有矛盾,“商量什么都商量不成”。

  政府搞的“农超对接”没实现,苏纪东说,建在村里的超市“一根菜也没卖出去”。最终还是卖给菜贩子拉到北京新发地去做批发。有几家菜农转行“做更赚钱的生意去了”。

  蘑菇棚也遇到了难题。上百个蘑菇棚破损了,枯草满地。投资商平泉人刘亚玉不准备干了,拉走了设备。

  1月29日,刘亚玉说,他被招商时垫付了一百多万元工程款,县里答应给他,但迟迟未兑现。他说。再不给,他今年不会再种蘑菇了。

  苏纪松说,偏桥村民的合作社以及农工商公司,都已经“名存实亡”。

  村委发愁“维护费”

  雇了五六个保洁员,污水处理厂也要有人看门,加上水电费,一年维护费要十几万,去年的还在“赊账”

  经过了一场集中的扶贫革命,偏桥的村容村貌有了大变化。但维护的费用令村里犯了愁。

  村里雇了五六个保洁员保持村容村貌,村委会、污水处理厂也都要有人看门,要开工资,加上路灯、水电费,一年维护要十几万。

  现任村书记宋国兴说,2010年的费用是政府买单,2011年的钱,政府报销了一部分。如今,2012年的费用还在“赊账”。为了省电,村委会几十间的地暖,只开了两间。

  相邻的古城川村,一名张姓村民说,村里人原本羡慕偏桥,几年下来,感觉偏桥也没富到哪里去。

  王国生是滦平县扶贫办主任。据他统计,滦平县2012年一年扶贫67个村,加上省里的扶贫款,总投资不过1个亿。这个数字,相当于一个偏桥村得到的投资。

  王国生认为,偏桥村“集中式、大扶贫”的路子是对的。因为这些年农村基础建设欠账太多,任何一个村庄,搞好基础建设,“没几千万下不来”。发展,则还是另一回事。

  对于目前大多数普通贫困村的发展,王国生说,扶贫款有限,原则上落到每户农民头上不超5000元,最多不过1万元,靠扶贫资金是“杯水车薪”。同时,银行贷款门槛较高,农民存在贷款难的问题。

  想着以后的发展,宋国兴还惦记着蘑菇大棚的事,“不能荒着,还要协调”。

  投资商刘亚玉说,他不是不教种植技术,而是村民不愿学,更不愿投资,“他们宁愿打工,也不愿自己掏钱种”,他说在村里很好招工人,因为打工钱赚得没风险。

  在王国生看来,农村要致富,需要“造血”,必须靠发展产业,村民需要接受技术培训,参与其中;同时,更要有周边大气候的带动。


  继续发展农家游

  村里招过商,没有下文。村支书宋国兴想着,要再跟县里提提发展旅游的事

  偏桥村也学了一次大寨,2011年六七月份的时候,几十号人去了趟山西大寨村。宋国兴下车一看,感叹了一句“还不如咱们那儿呢”。他说,大寨并没有资源,土地也没偏桥平整,还缺水。但他感觉人家无论卫生状况还是精神面貌都比偏桥要好。

  宋国兴总结,偏桥人还是需要多点吃苦耐劳的精神。

  偏桥村委会也在为致富想办法。宋国兴说,村里也招过商,也来过三两拨投资客。人来看了两眼,之后没音讯。

  2011年,有个承德客商要在偏桥建养鸡场,想设在路边,村里没答应,因为影响环境。村委会想在山沟里找块地,对方没答应,这事也就没了下文。

  村里有400亩地被征走了。宋国兴只听说是个生态工程。县里每亩地一次性补偿了村民5万元。

  巴克什营镇人大主任申显西称,这400亩地是建生态旅游基地。一百亩地用作“农事体验”,一百亩地将建婚纱摄影基地,其余两百亩,一半建一个生态酒店,一半用作配套设施。

  按申显西的说法,这个生态基地建成后,能用工500余人,整个偏桥村的劳力都可以去打工了,就业问题全解决。

  县里每年一度的经济协调会即将召开。宋国兴盘算着,到时候看看有什么新的政策,同时也再提一下村里发展旅游的事,加大农家院的投入。

  苏洪喜的儿子中,苏纪松在2012年当选村委会委员,苏纪伍被选为村支部委员。

  苏纪松觉得偏桥村有了发展的机会。他总结偏桥村这三年的变化:基础设施好了;有了更多政策和技术的培训,村民有所受益;村里男人好说媳妇了。


来源:新京报

 


文字友情链接
时代中国 公道网 三农电视台 新讯网 宏法在线 宏法法律 农经视角 三农手机台 三农融媒 农媒融视
农视法宣网
图片友情连接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会员须知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 本网招聘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截图 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2039657号-6 公安网备 1101053583 国新办证 (2000)78号

《三农观察》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市一法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 韩洪

《三农观察》在线投稿 邮箱:420189796@qq.com < a href="http://wpa.qq.com/msgrd?v=3&uin=420189796&site=qq&menu=yes">意见反馈

京ICP备12039657号-6 网络视听许可证(京)字第17062号 增值经营许可证:京B2一20212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