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新闻热线   010-52856660 人员查询 加入收藏 返回首页

走出鱼类肝胆综合症诊治误区


时间:2013-02-04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 点击:

——专访中国水科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研究员曾令兵

    肝胆综合症近年来已普遍流行于全国各养殖区,危害的对象是鲤、鲫、草鱼、团头鲂、青鱼、罗非鱼、黄颡鱼、黄鳝、鳖等以摄食配合饲料为主的养殖鱼类。该病发病率高,死亡率可达40%~50%左右,且发生鱼因抵抗力下降而易并发其它疾病,危害严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研究员曾令兵对鱼类肝胆综合症的病因、症状、预防以及治疗进行了综合分析。

    主要原因

    近些年来,水产养殖中出现了一种新的以肝胆疾患为主要特征的营养代谢性鱼类疾病,即“肝胆综合症”。尽管目前鱼类肝胆综合症的诊断仍缺乏系统科学的生理生化特征性指标以及对其是否是一种新疾病尚存在争议,但普遍认为,水体环境恶化、饲料蛋白含量过高或强化投喂、饲料酸败变质或营养成份不平衡、滥用药物、维生素缺乏或微量元素等,都可能对鱼类肝脏胆囊造成损害,导致肝胆综合症发生。肝胆综合症的诊断目前主要依据解剖观察等手段。肝胆综合症以肝胆肿大、变色、质地易碎为典型症状。病鱼发病初期,肝脏略肿大,轻微贫血,色略淡;胆囊色较暗,略显绿色。随着病情发展,肝脏明显肿大,可比正常情况下大1倍以上,鱼的肝重与体重比例严重失常,肝色逐渐变黄发白,或呈斑块状黄红白色相间,形成明显的“花肝”症状,有的使肝脏局部或大部分变成“绿肝”,有的肝脏轻触易碎;胆囊明显肿大1倍~2倍,有时甚至导致胆汁溢出或胆囊破裂,胆汁颜色变深绿或墨绿色,或变黄变白直到无色,重者胆囊充血发红,并使胆汁也成红色。有时,病鱼的脾肾也明显肿大。检查肝胆病变情况时,若肝、胆肿大和变色明显,肝脏轻触易碎,即可初步确定为肝胆综合症。此外,养殖鱼鳞片松动竖立、不耐拉网、运输,对温度变化敏感,抵抗力下降,都可能是肝胆功能与代谢异常的表现形式。

    常见误区

    1.由于尚缺乏检测鱼类肝胆综合症患病鱼生理生化反应特征与代谢功能的方法,许多人将病因不明或不能准确诊断的鱼病都归结为肝胆综合症。任何鱼病都有其发生的原因,准确诊断与对症用药是关键,切忌随意将鱼病归结为因肝胆代谢问题所致。

    2.养殖过程中不能长期使用保肝护胆药物。天然植物药物、维生素以及微量元素的确在很多方面对于促进鱼体肝胆功能、提高鱼体代谢水平、增强机体抵抗力等有显著作用,但仍不能长时间持续使用这些药物或添加剂,过度使用会损失鱼体肝胆组织与细胞,影响肝胆代谢以及机体抵抗力。

    3.根据肝胆的功能与代谢过程,我们在疾病的实际诊疗中会经常发现一种情况,即:解剖活鱼后,其肝脏(肝叶)呈绿色,胆囊内无胆汁(只见胆囊膜),很多人认为这是肝胆综合症最为严重的表现,其实这种现象是正常的,此时,鱼的肝脏细胞正在分泌胆汁,胆囊中的胆汁进入肠道正在协助消化,此时肠道内一定有食物。

    积极防治

    科学投喂:培育良好的水质,使用品质优良的饲料,采用科学投喂技术,切忌投喂蛋白质变性、脂肪氧化、受潮发霉的饲料。如果饲料变质,可产生毒性很大的醛类物质,将直接对肝脏造成损害。若麦麸、玉米、菜籽粕、花生粕等受潮发霉,其产生的黄曲霉素、亚硝基物对肝脏有很大损害。

    正确用药:切忌低剂量、长时间在饲料中添加药物,不用副作用大和残留高的渔药,更不能使用禁用渔药或以农药代替渔药泼洒于水体中。适当选用和合理使用具有解毒护肝、疏肝理气、促进肝细胞再生的中药方剂,中药具有防脂肪肝、协助解毒、促进肝细胞再生和功能恢复的作用。

    补充营养:补充维生素与微量元素可以改善鱼体的营养与代谢状态,能增强鱼体的抗病能力,促进肝脏损伤的修复和肝细胞的再生。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甜菜碱、氯化胆碱、肉毒碱、甲硫氨酸、磷元素等,可以促进鱼类肝脏的脂肪代谢,降低脂肪在肝脏内的积累,对防止脂肪肝的形成有明显效果。

    本报记者王京宝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

 


文字友情链接
时代中国 公道网 三农电视台 新讯网 宏法在线 宏法法律 农经视角 三农手机台 三农融媒 农媒融视
农视法宣网
图片友情连接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会员须知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 本网招聘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截图 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2039657号-6 公安网备 1101053583 国新办证 (2000)78号

《三农观察》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市一法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 韩洪

《三农观察》在线投稿 邮箱:420189796@qq.com < a href="http://wpa.qq.com/msgrd?v=3&uin=420189796&site=qq&menu=yes">意见反馈

京ICP备12039657号-6 网络视听许可证(京)字第17062号 增值经营许可证:京B2一20212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