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新闻热线   010-52856660 人员查询 加入收藏 返回首页

空气污染致"北京咳"频发 医生称该词侮辱北京(2)


时间:2013-01-21  来源:经济参考报 点击: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2000年世界上大约有8万人死亡和4.6亿生命损失年(lostlife-years)是由于城市空气污染所致,其中约有2/3死亡率和生命损失年发生在亚洲的发展中国家。据估算,全球3%的青少年心血管死亡率、约5%的支气管和肺癌死亡率和约1%儿童的急性呼吸感染死亡率都是由大气中颗粒物污染所致。


  空气污染也造成极大经济损失。2007年世界银行对中国空气污染导致的经济损失估算得出,空气污染导致的健康损失占G D P的3.8%。有专家对中国111个大中型城市的健康经济效益分析显示,2004年颗粒物PM 10污染导致的总的健康经济损失大约为2334亿元。

  开展区域煤炭总量控制是关键 

  2012年12月5日,国家环保部发布了《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要求全国涉及近14%国土面积的47个城市到2015年前,完成PM 2.5下降5%的指标;对于空气污染达不到国家标准的城市,必须编制空气污染达标规划。

  2012年,PM 2.5治理更是被列为北京市的“一号实事”,6月1日,北京市的汽柴油执行京Ⅴ标准,首次规定了颗粒物的排放限值。在12月颁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规划中,“十二五”期间,全国重点区域PM 2.5年均浓度要求下降5%,而北京则是15%。与此同时,在中国过半的PM 2.5超标的城市里,至今只有北京明确提出了PM 2.5在2030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的治理时间表。

  但专家表示,《规划》里5%改善目标的制定是按照重点区域煤炭消费在“十二五”期间增加30%、机动车增加50%的假设来计算的———按照这样的增长速度,即使采取最严格的污染排放标准(即末端污染治理技术),未来五年重点区域PM 2.5的下降目标仅能达到5%。面对多个城市超标数倍、公共健康代价巨大的现实,这样的煤炭消费增长、机动车增加趋势意味着达标路漫漫。

  “按照近期颁布的国家规划,中国大部分超标城市需要至少20年把空气质量治理到国家二级标准。这意味着下一代人要继续时刻暴露在高度威胁健康的污染中,而中国的公众等不起20年。”周嵘道。


  潘小川等人的研究指出,在PM 2.5治理和防护,需要多管齐下,不仅需要公众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并掌握有效的防护手段,更需要政府带头深入对中国P M2.5的研究与监测,制定相关的治理政策。

  首先就是要开展区域煤炭总量控制。基于单纯末端空气污染控制已不足以解决中国空气污染的严峻现实,如不大力控制燃煤总量增速过快的趋势,很有可能“十二五”期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大气污染物末端减排控制成果会被燃煤增加排放抵消,其排放的其他特征污染物也会进一步加剧空气污染。因此,在PM 2.5污染尤为严重的重点区域应当考虑立即开展区域煤炭总量消费控制,有条件的城市群、区域开展跨行政区的煤炭消费零增长控制甚至削减目标。

  其次,应立即推动现有燃煤电厂的脱硝改造和工业锅炉的关停与脱硫、脱硝改造。虽然国家已经发布《火电行业污染排放标准》,大幅收紧电力行业各项污染物排放限制并明确现有电厂需要在2014年7月达到排放标准,但自标准实施至今,火电行业脱硝改造进展甚缓。

  最后,进一步改进排污收费政策。中国现有的大气污染物排污费大大低于企业治理污染物成本,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治污的积极主动性,也使得排污合法的边界模糊。应提高排污收费标准,并加强监管,大大提高企业违法成本。

  此外,宋国君表示,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也是可吸入颗粒物(如PM 2.5和PM 10)的重要源头。据悉,我国机动车保有量已突破两亿辆,而北京市的机动车保有量已突破520万辆。有研究显示,在北京地区的主要污染源中,机动车尾气排放所占比例最大,超过了50%。宋国君认为,相关部门也需要在机动车尾气排放方面加大整治力度,提高油品质量,控制机动车数量,加大对公共交通的投入,提倡绿色出行。


来源:经济参考报

 


文字友情链接
时代中国 公道网 三农电视台 新讯网 宏法在线 宏法法律 农经视角 三农手机台 三农融媒 农媒融视
农视法宣网
图片友情连接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会员须知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 本网招聘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截图 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2039657号-6 公安网备 1101053583 国新办证 (2000)78号

《三农观察》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市一法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 韩洪

《三农观察》在线投稿 邮箱:420189796@qq.com < a href="http://wpa.qq.com/msgrd?v=3&uin=420189796&site=qq&menu=yes">意见反馈

京ICP备12039657号-6 网络视听许可证(京)字第17062号 增值经营许可证:京B2一20212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