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建堂表示,世界银行计算的中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与统计局的数据接近,后者数据还略高一些。他举例说,世界银行测算的中国基尼系数2008年是0.474。而昨日马建堂公布的中国2008年基尼系数为0.491。
- 现场
数据公布准备了两年
据《瞭望东方周刊》报道,统计局曾于2000年公布中国基尼系数为0.412,之后未见官方数据发布。
昨日马建堂表示,“经过近两年的准备,中国对原有的城乡分开的住户调查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从去年12月1日开始,全国40万户居民已经按照全国统一的城乡可比的统计标准、指标体系进行记账。根据这个新的全国统一城乡可比的统计标准分类口径,我们对历史的分城乡的老口径的住户基础资料,特别是收入资料,进行了整理、计算,然后得出2003年到2011年全国居民基尼系数。”
同时,马建堂还指出,2003年到2011年基尼系数,是按照新标准、新口径、老资料计算出来的,不排除2013年会按照新标准取得的新数据,对这些历史数据进行适当修订。不过,是否修订,目前还没有定论。
- 分析
“公布样本可信度会更高”
如何看待此次统计局发布的基尼系数?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表示,必须要看抽样调查的方法、原始数据、测算方法。只有这些都一致的情况下,相互对比才有意义。
刘元春表示,统计局在公布数字的同时,如果能公布样本和原始数据,会显得更有可信度和科学性。
对于统计局与西南财大公布数据的不一致,刘元春认为,可能西南财大的样本要少一些,“如果大样本抽1000户,假如这里面有一个亿万富翁,一下子就把基尼系数拉高了。”
刘元春介绍,发达国家的基尼系数一般在0.2左右,一些非洲国家的基尼系数在0.5左右,甚至达到0.6。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官方公布的数据还不到0.5,这一方面说明中国收入差距较大,同时也说明政府采取的一些民生和扶贫措施,产生了一定的作用。
【人口】 中国劳动年龄人口首次下降
昨日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15-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比重首次出现下降,绝对数减少了345万人。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在发布会上表达了自己的忧虑,并建议媒体关注此数据。
人口红利消失?
数据显示,到去年年底中国大陆总人口13.5404亿人,其中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9.3727亿人,比上年减少345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9.2%,比上年末下降0.60个百分点。
马建堂表示,这是相当长时期中国劳动年龄人口第一次出现了绝对下降,“要高度重视”。他补充说,人口和劳动力的供给波动变化是非常长期的,在比较长的一段时间,至少在2030年以前,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应该是稳步地、逐步地有所减少。
对于是否对中国劳动年龄人口下降感到忧虑,马建堂表示“不否认”。
“中国劳动年龄人口的这样一个变化,是不是意味着多少年来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人口红利的消失,应该说有争论。”马建堂说,“尽管在稳步下降,但是总量依然很大,总量依然有9亿多的劳动力,这仍然是中国最大的一个资源优势[2026.721.61%]。”
根据新形势研究人口政策
对于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马建堂表示,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中国用30年左右时间,少生了一两亿人,对推动中国持续、健康发展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但经过了几十年的计划生育以后,中国的人口和劳动力供应格局出现了一些变化。这些变化也是一个初步的。根据这个变化,我们要在坚持计划生育政策这个国策的同时,根据新形势的变化,研究适当的科学的人口政策也是很必要的。”马建堂说。
来源: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