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日本等部分发达国家对华投资增势良好。1-12月,美国对华实际投入外资金额31.3亿美元,同比增长4.5%;日本对华投资73.8亿美元,同比增长16.3%。欧盟27国对华实际投入外资金额61.1亿美元,同比下降3.8%。
□热点回应
关于“12月外贸数据拔高”质疑
月度数据波动属于正常
针对有关去年12月出口数据有人为拔高的质疑,沈丹阳表示,12月外贸数据出现的波动正常。
12月我国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10.2%,出口增长14.1%,大大超过11月份的增速。对于这个现象,沈丹阳表示,类似波动现象在去年12月份之前已出现过两次。出现波动,是因为去年整个外贸的环境比较严峻,有外需的因素,也有国内因素,以及节假日等因素的影响,所以不能因为有这样一个波动,就怀疑说这里面有数据造假的现象。
“12月份外贸企业确实加快了出口的进度”,沈丹阳指出,其中有一个原因是到12月31日,2012年第四季度的免收法定检验检疫费的优惠措施停止执行,今年1月1日开始执行新的收费标准,所以企业为了充分利用这个优惠措施,要抢出运。
关于欧盟对华钢板“双反”裁决
中方已提出书面抗辩意见
就欧盟对华钢板“双反”裁决,沈丹阳强烈要求欧方撤销不合理的裁决意见,称中方保留在WTO框架下的救济权。他预计贸易环境更严峻将是趋势。
欧盟2012年12月下旬发布了对华有机涂层钢板反倾销、反补贴调查的披露文件,指责中国政府通过补贴的形式,使有机涂层钢材生产商以低于市场价格获得原材料,并在用地、用电、贷款等方面提供非法补贴。
对此,沈丹阳表示,在“双反”调查阶段,中国企业与政府积极提供了大量详尽的应诉抗辩材料,但欧委会不顾事实和证据,裁定中国企业高额的倾销和补贴幅度,并基于这种不合理调查做出裁决,严重损害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
“我们将密切跟踪该案的进展,并保留在世贸组织法律框架下的权利。”沈丹阳称。
关于中国粮食进口激增问题
中国粮食威胁论无依据
针对我国粮食进口量激增的提问,沈丹阳表示,中国粮食进口去年增加是客观事实,但因此就说中国粮食威胁论,是缺乏依据的。
据海关统计,2012年1-11月份,中国粮食包括小麦、、大米进口数量合计是1077.5万吨,同比增长了294.5%。对此,沈丹阳称,粮食进口比较快,总体上看是企业经营和市场需求的正常反映,原因主要有三个:第一,国内外市场的价差增大,企业进口意愿增强。第二,企业增加饲料用粮的库存。特别是玉米,国内玉米供求偏紧,库存有限,企业增加国际市场上采购玉米用于补充库存。第三是基数原因。2011年同期,中国小麦、玉米和大米进口的基数相对非常低,只有103万吨、118万吨和51万吨。
沈丹阳表示,粮食进口数据和入世承诺的年度进口关税配额总量相比,显然在合理范围内。 本报记者胡笑红
来源:京华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