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南无公害蔬菜基地,两位菜农在采摘茄子。 新华社图
昨日,记者从市农委获悉,在去年对重庆市潼南、铜梁、璧山、武隆4个蔬菜基地县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产地准出”基础上,今年对全市蔬菜产业核心基地县和6个区域性中心城市推行蔬菜“健康档案”,每一批蔬菜上市前,都要先验其“身份证”,经过全面“体检”之后才能进入市场。
乡镇蔬菜办密集检查蔬菜
昨日上午11时,潼南县双江镇。彭启富在不停地忙碌着,选样品、兑试剂、出分析报告……因为有3车运到重庆的蔬菜,必须拿到检测结果后才能启运。
彭启富是潼南县双江镇蔬菜办主任,除了指导全镇的蔬菜生产,另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对蔬菜的公害进行检测。“每到赶场天或者新鲜蔬菜上市,我都要去抽取样品,进行检测。”彭启富说,一个月最多要检测20多次。密集检测,就是要让潼南蔬菜安全上市。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一例问题蔬菜。这些蔬菜进入城区后,要先接受“健康检查”,查一查打的什么农药、剂量是多少、打了多长时间、间隔期是多少等等,只有合格才能上市。
蔬菜施肥用药有安检把关
“我们要编织一张潼南蔬菜的安全网,让无公害成为标签。”潼南县蔬菜产业局长刘良伟告诉记者,该县无公害蔬菜年播种面积已达80万亩,每年向主城提供优质蔬菜160万吨,蔬菜年产值达20亿。潼南蔬菜在种植中施什么肥、用什么农药、用药后多少天采收都有明确规定。2009年县里投资30余万元,给18个镇乡、6个龙头企业建成了速测室,并在全县配备了50名安全检测员,实行“凡出必检”、“凡卖必验”,所有检测结果都发送到县里的检测中心,从而确保蔬菜安全。
刘良伟称,潼南县无公害蔬菜的标准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农药残留不超标。300亩以上的蔬菜基地,县政府和生产主管部门的监管区域禁止使用高毒农药,其他农药残留不超过国家标准。二是硝酸盐含量不得超标。三是“三废”等有害物质不超标。
武隆县作为我市4大蔬菜基地县之一,每个生产乡镇专门配备了蔬菜安全检测人员,每月到基地对生产条件、过程进行抽检,符合标准的才准运出。如今,武隆县已有13个蔬菜品种获得无公害认证、25个品种获得绿色认证、2个品种获得有机转化品种认证、5个品种获得农业部中国地理标志产品登记、2个产品获得国家工商总局地理证明商标。
蔬菜上市先验“健康档案”
市农委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主任黄君一称,给蔬菜建立“健康档案”,就是让市民吃到放心菜,同时,让蔬菜生产置于监督之下。
所谓蔬菜“健康档案”(又称蔬菜生产记录档案),就是生产企业、合作组织则对施肥、用药、种植技术等生产过程进行标准化管理,记录农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施用了哪些农药、施用了多少量、间隔期有多长等,为农产品建立生产档案。
来源:重庆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