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万亿低碳蛋糕呼之欲出 14股盛宴开启
随着我国正式推出第一部综合性大气污染防治规划,在卡塔尔首都,国家发改委高层也频频在联合国多哈会议上传递出中国碳市场发展的信号。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12月6日,记者从发改委官方网站、中国外文局多哈气候变化大会报道组获悉,多哈时间12月4日、5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指出,为完成“十二五”规划时期的节能减排指标,政府部门将投入2万多亿元(人民币,下同),全社会共计将投入超4万亿元,规模前所未有。他表示,我国政府应加强鼓励性经济政策的制定。
解振华还以“基础四国”(指中国、印度、巴西、南非)代表之一的身份指出,气候融资问题是“基础四国”最关切的问题,发达国家必须到2020年兑现1000亿美元/年的资金承诺。
4万亿“碳蛋糕”规模前所未有
对于这4万亿元的规划,解振华强调,碳市场交易与政府责任是分不开的。政府未来应加强鼓励性经济政策的制定,如从价格、税收、财政支持及一些配套经济政策方面鼓励企业节能减排,增加交易的市场潜力和活力。另外,政府还会提高对交易市场的监管力度,以期促进“碳蛋糕”的顺利分配。
华创证券行业分析师李大军建议关注低碳、节能板块,个股包括碳捕集主题的九龙电力(600292),二氧化碳再利用主题的凯美特气(002549),氮氧化物控制主题的龙源技术(300105)、九龙电力,生物质利用主题的凯迪电力(000939)、长青集团(002616),电力节能主题的汇川技术(300124)、英威腾(002334)、合康变频(300048),工业节能主题的天立环保(300156)、佳士科技(300193)、瑞凌股份(300154)、海陆重工(002255)、易世达(300125)、华西能源(002630)等等。
工信部力促九大行业兼并重组 10股或直接受益
工信部产业政策司副司长苗长兴日前表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形势严峻,要加快推进汽车、钢铁等九大行业和领域的兼并重组,特别是要加快推进产能过剩行业兼并重组。
据中国证券网报道,12月8日,由北京交通大学中国企业兼并重组研究中心举办的第十六届中心年会在京举行,苗长兴在会议期间强调,要加快推进汽车、钢铁、水泥、船舶、医药、电解铝、稀土、电子信息、农业产业化等行业和领域的兼并重组。同时,要消除制度障碍、加强政策协调、加强服务指导,协调解决企业兼并重组中遇到的问题。
今年以来,国内兼并重组市场呈现量价齐跌态势。截至前11月,并购市场交易量为2200宗,同比下跌9.8%;交易额为4000亿元,同比大跌23%。交易额排名前十的均为关联性重组交易,这也从一方面反映出在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企业谨慎扩张和通过重组优化业务的积极应变策略。
另外,记者从当日发布的《中国上市公司评价(2012)》报告中了解到,位于2011年度前三位的行业分别是其他制造业、建筑业、传播与文化产业。其中,其他制造业营业收入增幅大幅领先,而建筑业、传播与文化产业则分别从2010年度的第一、二位下降到第二、三位。
具体到上市公司而言,在《中国上市公司评价(2012)》中排名前十位的是:上汽集团(600104)、中国联通(600050)、比亚迪(002594)、三一重工(600031)、格力电器(000651)、S上石化(600688)、青岛海尔(600690)、双汇发展(000895)、中兴通讯(000063)和中国建筑(601668)。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至 四板块有望上演红包行情
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于12月召开,而在此之前,A股就“急不可耐”地上涨了,因此,市场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振股市的期待进一步加深。
作为每年最高级别的经济工作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判断和对来年宏观经济政策的定调,被誉为经济政策最权威的风向标,备受资本市场的关注。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每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会给资本市场以惊喜,市场往往也热衷于跟着会议的思路展开涨跌和炒作。那么,即将召开的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将给市场带来什么呢?
2013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一年,也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的一年。本月即将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对2013年的经济工作进行定调。
12月4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了2013年经济工作。该会议提到的内容可能已经透露出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主要方向。其中,关于“城镇化”的表述已经引发了市场上相关概念股票的上涨。除了“城镇化”,还有哪些概念将受到市场热捧?政策会如何给来年定调,又将出台哪些足以改变未来的新政策呢?
武汉拟投3000亿建“水项目” 5股望率先受益
“美丽中国”建设再现大手笔。武汉市委常委会日前研究决定,将在“十二五”期间投资近3000亿元,实施生态水网构建等重大生态水资源项目,以加强生态保护,彰显“江城”武汉的滨水特色。
据武汉当地媒体报道,这些项目主要包括生态水网构建、百里江滩画廊、湖泊综合治理、水资源供给保障体系、城市生态廊道、滨水资源开发利用及排水管网建设等7大领域重点工程,共涉及48个重大项目。
武汉两江交汇,湖泊众多,仅中心城区就达27个,但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扩张,湖泊湿地萎缩严重,生态问题日益凸显。据武汉水资源开发投资公司透露,未来武汉将加快构建武昌、汉口、汉阳三片区的生态水网,力争打造全国最大的城市湖泊生态湿地群。在保护资源的同时,该市还将积极推进水资源开发利用,比如打造两江四岸的“江滩百里画廊”,推进滨江滨湖旅游等。
据中国证券网报道,该市排水管网建设工程将用约3年时间提高城市排水能力,而水资源供给保障体系工程则主要是完善城乡供水系统,在饮用水水源地加强配套管网建设。
大手笔工程或将给辖区相关上市公司带来不少订单。除武汉控股(600168)作为水务集团旗下公司有望直接参与相关项目外,主营各类阀门及水工机械的洪城股份(600566)、生产管道管材的顾地科技(002694)以及建材领域的国创高新(002377)、华新水泥(600801)等也面临一定机遇。
国务院批复上海过境免签新政策 8股有望受益
国务院日前批复了上海的口岸过境免签政策,上海也成为继北京之后,国内第二个享受过境免签新政策的城市。
据新华社12月9日报道,2013年1月1日起,上海口岸将对45个国家公民实施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届时上海浦东机场和虹桥机场将在入境检查现场设立72小时过境免签检查区域及通道。
即将在上海享受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的45个国家包括奥地利、比利时、捷克、丹麦、爱沙尼亚、芬兰、法国、德国、希腊、匈牙利、冰岛、意大利、拉脱维亚、立陶宛、卢森堡、马耳他、荷兰、波兰、葡萄牙、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西班牙、瑞典、瑞士、俄罗斯、英国、爱尔兰、塞浦路斯、保加利亚、罗马尼亚、乌克兰、美国、加拿大、巴西、墨西哥、阿根廷、智利、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日本、新加坡、文莱、阿联酋、卡塔尔。
“过境免签”是指,外籍人士依据过境国的法律或有关规定,从一国经转某国前往第三国时,不必申请过境国签证即可过境,并可在过境国进行短暂停留的政策。此前,上海只对部分国家旅客空港口岸间相互提供48小时过境免签政策。
上市公司中,陆家嘴(600663)、豫园商城(600655)、上海机场(600009)、老凤祥(600612)、大众交通(600611)、锦江股份(600754)、新世界(600628)、东方明珠(600832)等上海本地旅游、消费股望率先受益。
智慧城市产业空间2万亿 6股喷薄而出
近日,住建部发布“关于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并印发了《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和《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
通知指出,智慧城市是通过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整合信息资源、统筹业务应用系统,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新模式。同时决定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
或许是巧合,就在该《通知》发布的当日,作为智慧城市首个落点的省会城市,福州市召开了“数字福建——中国(福州)智慧城市高峰论坛”,为来自中央部委、各省市地区的领导、专家们展示了智慧城市的落地成果,并正式对外发布了“福州市民融合服务平台”。据悉,该平台将于年底前正式启动。
“智慧城市是以智慧技术高度集成、智慧产业高端发展、智慧服务高效便民为主要特征的城市发展新模式。智慧技术促进转型升级、推动社会管理创新、提高群众生活品质、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利用智慧技术,加快建设智慧城市已成为推动城市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和新兴潮流。”福建省委常委、福州市委书记杨岳表示。
智慧城市促政府服务升级
据介绍,在智慧城市的市民端,以市民为中心整合了政府各个部门的城市管理服务和城市商业服务,市民可以通过互联网、智能终端、语音电话、有线电视、社区服务站等多种渠道随时获得城市服务。
“只要会说话,就能够享受城市服务。”服务平台建设方、神州数码董事局主席郭为对《证券日报》表示,“通过智慧城市的操作系统、市民用户终端可以享受全面持续更新的服务。通过不断加载的服务获取大量的数据,推动城市的系统化,构建一个美丽的家园、美丽的城市”。
对于以往“不智慧”的困扰,郭为举例说:“在北京有一个例子,我公司有位员工原来不是北京户口,后来给解决了北京户口,但给小孩办理转户口时,因为信息沟通等问题,用了两年半的时间。希望通过网络化的环境使我们办事比较容易,既节省大家去跑路花时间,也节省了能源。”
据悉,神州数码“智慧城市”战略布局在全国69个城市展开,并与14个城市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已经拥有最多成功案例的“中国智慧城市专家”。不过,郭为在接受采访时也透露,对于智慧城市搭建后相关各方的商业模式还在探索中,“目前在建设层面,是神州数码垫资,政府在日后分期支付服务费的模式”。
智慧城市产业空间2万亿
《通知》指出,建设智慧城市,各地要高度重视,抓住机遇,通过积极开展智慧城市建设,提升城市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促进产业转型发展。
据证券日报报道,由于智慧城市涉及到智能楼宇、智能家居、路网监控、智能医院、个人健康与数字生活等诸多领域的融合与创新。业内估算,“十二五”期间用于建设智慧城市的投资总规模将可能高达5000亿元,全国范围智慧城市建设将带来2万亿元的产业机会。
据悉,目前,已有50多个城市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的目标,很多省市还提出了建设“智慧城市群”。智慧城市建设在政府投入的支撑下正在高速增长,智能交通、数字城市管理、城市安防、医疗信息化等成为重点突破领域。
来源:证券时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