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新闻热线   010-52856660 人员查询 加入收藏 返回首页

经济下行企业坏账率攀升 银行不良贷款持续反弹


时间:2012-11-17  来源:经济参考报 点击:

  在经济转入下行周期的大背景下,银行业在经济刺激增长时期超量投放的货币面临巨大的回收风险,银行已进入不良贷款持续上升周期。

  业内专家认为,经历了2008年的信贷狂飙后,商业银行受短期利益诱导未能及时遏制信贷增长的步伐,在过去几年出现了大量非理性的盲目扩张,尤其是在江浙等经济发达地区大力开设分支机构,并且放宽信贷流程与审核,而现在,国内外需求不足,企业坏账率攀升的风险已传导到了银行层面,因此,不良贷款反弹。

  这轮不良贷款反弹过程中,关联企业互保成风,跨省、跨区域的信用违约风险蔓延,给监管层监控、排查带来不小难度。

  不良贷款上升趋势未改

  尽管不良贷款率保持在1%左右,但不良贷款余额已连续四个季度上升!从2011年第四季度起,我国商业银行就结束了从2008年的四季度开始的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双降”的态势。

  银监会11月15日数据显示,截至今年第三季度,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升至4788亿元,不良贷款率为0.97%。这表明前三季度新增不良贷款达509亿元,其中,仅第三季度不良贷款新增224多亿元。16家上市银行中,今年第三季度有10家银行不良贷款和不良贷款率环比第二季度“双升”。

  上市银行高管普遍认为,自去年以来,宏观经济下行趋势明显,如制造业等部分与宏观经济形势相关性较强的行业面临很大压力,许多企业经营困难,资金链断裂,偿债能力下降。对于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商行而言,部分中小企业经营停滞、资金链紧张、融资难导致其贷款质量出现下降。

  从目前情况来看,银行新增不良贷款大多呈现出区域和行业集中的特点。区域上,以民营经济、出口加工及国内外贸易为特色的长三角、珠三角,贷款信用违约风险持续蔓延。从行业来看,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是两大风险“重灾区”,不良贷款占上市银行总不良贷款额近50%。此外,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仓储业、光伏等电力燃气行业都存在着信贷风险隐患。

  “2012年,商业银行新增不良贷款规模将同比增长10%以内,银行业不良贷款率将达到1%至2%。”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在10月31日发布的《2012中国金融不良资产市场调查报告》中称。同时,报告认为,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在今年都将小幅“双升”,而关注类贷款账面风险与实际风险偏差最大,信贷风险一定程度上被低估。这一点担忧不无道理。

  关注类贷款往往被视为资产质量异动的预警。数据统计,截至今年6月末,商业银行关注类贷款余额已达1.46万亿元,已环比连续三个季度上升。考虑到关注类贷款的劣变可能,那么今年上半年商业银行1.32万亿元的贷款损失准备效果就会被大大稀释。

  除此以外,上市银行业绩报告的数据还显示,银行逾期贷款也在全线上扬。截至今年6月末,16家上市银行逾期贷款总额超过4300亿元,较年初增长超过900亿元。其中,11家银行上市的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逾期贷款增幅全线超过30%,且有6家银行增幅超过50%。

  申银万国银行业分析师倪军表示,“逾期贷款作为不良的一个先行指标,在逾期贷款往下迁徙的过程中,不良贷款会逐步反弹。按照不良贷款反弹滞后于经济探底的规律,若宏观经济增速于今年年底见底,预计明年年中或者明年第三季度银行不良贷款会达到顶峰,届时银行业平均不良贷款率将从目前的1%左右反弹至1.5%至1.6%。”

  东方资产管理公司预计,年末,许多银行开始加大了不良贷款的催收和核销力度,商业银行极可能采取某些处理方法将本应该归入次级类、可疑类甚至损失类的贷款归入关注类甚至正常类,借此降低账面风险和不良贷款率。在经历重组初期的剥离不良资产阶段后,大多数银行处置不良资产主要以清收为主,考虑到今年货币政策预调微调力度加大,2012年四家资产公司处置不良资产可能将会出现小幅度的增加。


来源:经济参考报

 


文字友情链接
时代中国 公道网 三农电视台 新讯网 宏法在线 宏法法律 农经视角 三农手机台 三农融媒 农媒融视
农视法宣网
图片友情连接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会员须知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 本网招聘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截图 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2039657号-6 公安网备 1101053583 国新办证 (2000)78号

《三农观察》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市一法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 韩洪

《三农观察》在线投稿 邮箱:420189796@qq.com < a href="http://wpa.qq.com/msgrd?v=3&uin=420189796&site=qq&menu=yes">意见反馈

京ICP备12039657号-6 网络视听许可证(京)字第17062号 增值经营许可证:京B2一20212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