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新闻热线   010-52856660 人员查询 加入收藏 返回首页

基层工作要“做到家”


时间:2016-11-09  来源:人民日报 点击:

 基层工作的最高境界,就是从深入群众家中开始,把工作做精细、做到位,直到做成专家

  去年6月,在江苏句容市白兔镇行香村调研基层工作时,有个细节让我感触颇深。一位“五保户”在统计名单上显示是86岁,村支书张洪生却笃定地指出,应为93岁。一番核实之后,情况果然如张洪生所说。随后几天的驻村调研,洪生同志总是有问必答、答得精准。看得出来,全村家家户户的大事小情,他都“门儿清”。群众待他如亲人一般,称赞他“把工作‘做到家’了”。

  简单一句“做到家”,蕴含着多重含义。其一,工作的触角延伸到末梢和细胞,深入到了群众的家里面和心里面;其二,工作做得很精细、很到位;其三,做事水准高,达到了“专家级”。再往深处分析,三者之间蕴含着层层递进的内在逻辑。基层工作的最高境界,就是从深入群众家中开始,把工作做精细、做到位,直到做成专家。天天行走在田间地头、街道社区,时时和群众打成一片,处处精通大事小情,理当成为基层干部的工作常态。

  现实中,有些干部与群众近在咫尺却心隔天涯,进不了门、说不上话、交不上心。从立场上讲是没有摆正群众在自己心中的位置,从方法上讲是没有掌握“做到家”的要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一个重要的着力点正在于大力转变脱离群众的不良风气,让党员干部意识到“自己也是群众”,增进“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本领。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艰巨任务面前,提倡把基层工作“做到家”,更具有现实意义,将为实现精准脱贫提供坚强作风保障。

  把基层工作“做到家”,心中要装着人民,脚下要沾满泥土。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两个层面的距离要同步拉近,一个是“心”的距离,另一个是“身”的距离。群众对干部是否把他们放在心中,是否真心牵挂他们的安危冷暖,其实是非常敏感的。一次零距离、有温度的手牵手,胜过一万遍口头上的心连心。那些用脚丈量民情、走村串户接地气的干部,坐在一条板凳上敞开心扉唠嗑的干部,朴实无华、不矫揉造作摆造型的干部,必定深受群众欢迎。

  把基层工作“做到家”,肩上要扛起责任,手里要握有办法。基层工作千丝万缕,扶贫脱贫的艰巨任务,教育、医疗、社保等民生保障,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发展难题,生态环境保护、基层治理等突出矛盾,集中地摆在基层干部面前,解决任何一项都殊为不易。责任心和担当精神是第一位的,干部有这股劲头,才能把群众凝聚起来。善作为、会作为,同样关键。基层干部只有增强群众工作的本领,善于组织群众、激励群众、服务群众,善于运用群众方法、群众建议攻克难点、化解热点,才算是把工作“做到家”,也才能深得群众信赖和拥护。

  “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说苑》里的这句话被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用。心中装着人民,脚下沾满泥土,肩上扛起责任,手里握有办法,是基层干部的必修课,也应成为各级干部和广大党员永不褪色的形象。

  (作者为江苏省镇江市委书记)

      【责任编辑  赵学光(当代商报社北京运营中心特约记者)】


来源:人民日报

 


文字友情链接
时代中国 公道网 三农电视台 新讯网 宏法在线 宏法法律 农经视角 三农手机台 三农融媒 农媒融视
农视法宣网
图片友情连接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会员须知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 本网招聘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截图 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2039657号-6 公安网备 1101053583 国新办证 (2000)78号

《三农观察》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市一法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 韩洪

《三农观察》在线投稿 邮箱:420189796@qq.com < a href="http://wpa.qq.com/msgrd?v=3&uin=420189796&site=qq&menu=yes">意见反馈

京ICP备12039657号-6 网络视听许可证(京)字第17062号 增值经营许可证:京B2一20212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