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新闻热线   010-52856660 人员查询 加入收藏 返回首页

四川省以群众满意为导向 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时间:2012-08-27  来源:未知 点击:

  2011年以来,四川省坚持以群众满意为导向,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重心向群众贴近、工作让群众参与、成效由群众评判,积极建立健全保障群众权益、响应群众期盼、维护群众利益、畅通群众诉求制度机制,取得了群众认可、工作推进的良好成效。

  一、着力保障民生,强化监督检查推动富民惠民部署落实。省委、省政府鲜明提出民生优先理念,投入1195.48亿元资金,大力实施“十项民生工程”、藏区“三大民生工程”和彝区“三房”改造工程等,出台一系列惠民富民政策措施。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和有关职能部门紧扣中心、服务大局,切实加强对涉及民生事项的监督检查,确保政令畅通,惠及群众。一是加强灾后重建民生事项后续监督。始终保持思想不松、力度不减,继续加强汶川特大地震灾后重建后续监督检查工作,制发专门实施意见,重点强化城乡居民住房重建质量和分配、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管理使用、民生工程竣工结算审计等方面监督检查,狠抓“回头看”和发现问题、督促整改,确保善始善终,群众满意。二是加强民生工程资金项目监督。积极构建职能部门监督、纪检监察监督、社会各界监督相衔接的监督检查工作格局,对事关民生的扶贫开发、水利交通、保障房建设、环境保护等,都分项建立了监督检查工作体系,制发了专项检查方案,2011年抽检相关项目1.9万余个,督促整改问题1.3万余个,有力促进了惠民政策落实和民生工程顺利实施。三是加强民族地区惠民富民举措监督。建立省纪委主要负责同志牵头的民族地区工作监督检查组织领导体系,强化驻点监督、专项检查和分级自查,2011年以来省纪委先后组织开展了8轮集中督查,共检查民族县21个,州、县直部门107个,纠正和整改了一批问题,保障和推动了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

  二、着力响应民盼,强化作风建设密切党同群众血肉联系。省委高度重视党员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先后制发了坚持“四个特别”要求(“特别讲大局、特别讲付出、特别讲实干、特别讲纪律”)不断改进作风,以及在面向群众、改善民生中转变作风等工作意见,推动党风政风持续好转。一是树立亲民爱民典范引领作风。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大力表彰先进集体和模范人物,广泛开展学先进、赶先进活动,积极采取举办先进事迹报告会、编排话剧川剧、摄制专题片和电视剧等形式,宣传先进人物一心为民、忠贞事业的高尚情操,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强化宗旨意识,在密切联系群众中强化作风养成。二是开展挂点包村帮户改进作风。推进机关干部深入基层直接服务群众,大力开展“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活动,各级领导干部挂点6500多个,各级党政机关包村1.69万个,广大党员干部帮户17.81万个,2011年以来帮助204万人解决了饮水困难,新改建村级公路1.9万公里,为广大贫困山区群众实事好事,在体察群众疾苦、解决群众困难、帮扶群众致富中进一步加深了鱼水深情。三是强力治庸治懒治散转变作风。紧紧围绕落实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绩效管理制、责任追究制,加大庸懒散问题治理力度,强化行政效能实时监控、警示纠错和自动问责,开通省市县三级174个政务服务中心和36个省直部门电子监察系统,2011年以来查处效能投诉2614件,1413个单位、1549人受到责任追究,政务服务中心按时办结率、群众评议满意率均达99%以上。

  三、着力维护民利,强化刹风正纪提升反腐倡廉建设实效。建立定期摸排分析群众反映突出问题制度机制,有针对性推进各项工作,以反腐倡廉实际成效取信于民。一是深入治理民生领域不正之风。坚持查处与规范结合,纠风与建制并举,查处涉农“三乱”等问题39件,责任追究42人,查处哄抬农资价格、制售假劣农资等问题2274件,涉及金额2194.6万元;查处和清退教育乱收费金额1108.7万元;规范药品、医用耗材集中上网采购,采购价下降43亿元;加强社保基金、住房公积金、扶贫移民资金、救灾救济资金监管,纠正问题303件,涉及金额2989.5万元。二是大力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开展“学《廉政准则》、做廉洁干部”活动,强化《廉政准则》贯彻落实专项检查,大力整治违规收送红包礼金、违规打麻将参与赌博、违规经商办企业以及公款出国(境)旅游等问题,处理违规收受礼金96人,取消不符合政策规定的庆典、论坛、研讨会309个,清理党政机关违规公务用车1.2万辆。三是坚决查办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坚持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毫不放松查办案件工作,强力推进县乡纪检组织建设,建立健全基层办案督导、协作、保障等五大机制,严肃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案件,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2011年,县乡两级立案4111件,占全省立案总量的91%。今年1—4月,全省纪检监察机关立案查处党员干部违纪案件同比上升24.1%,其中县级以下立案同比上升22.2%。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系统推进预防腐败工作,积极构建反腐倡廉教育、权力运行监控、改革创新治本、纠风治乱匡正、案件查办惩戒及工作保障和社会评价七大机制,相继制定出台了七大类445项制度规定,有效遏制了腐败现象的发生。今年一季度,群众反映党员干部违纪违法问题信访举报同比下降28.5%。

  四、着力畅通民意,强化社会评价深化纪检监察改革创新。坚持把群众期盼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公认作为第一追求,积极搭建党风廉政建设社情民意反馈渠道和平台,有针对性加强和改进工作。一是问计于民大兴调查研究之风。2011年下半年,围绕反腐倡廉建设事关全局、群众关注的7个重大课题,省纪委主要负责同志挂帅,组织开展了深入调研,广泛听取基层干部群众和专家学者意见,积极回应社会关切,进一步明确反腐倡廉建设的着力方向和具体措施。二是问需于民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开通“信访绿色邮政”,建立网络、电话举报平台,保持《阳光政务》热线多年来不间断常态运行,2011年35个省直部门(行业)550余名厅、处级干部先后现场值守热线,受理和解决群众诉求495个,问题解决率达95%。三是问政于民建立社会评价体系。坚持用科学的手段和方式,全面掌握民意、科学研判形势、准确评价成效、发现纠正问题,创新性地开展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评价工作,省委、省政府出台专门工作意见,省纪委精心研制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共设置重视度、遏制度、廉洁度、信心度4个一级指标和15个二级指标,涵盖了党风廉政建设各方面内容。2011年年底,首次开展了社会评价工作,收集有效样本18100个,群众对全省党风廉政建设整体满意指数为81.7%,群众评价反映出的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得到重视和解决。


来源:未知

 


文字友情链接
时代中国 公道网 三农电视台 新讯网 宏法在线 宏法法律 农经视角 三农手机台 三农融媒 农媒融视
农视法宣网
图片友情连接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会员须知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 本网招聘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截图 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2039657号-6 公安网备 1101053583 国新办证 (2000)78号

《三农观察》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市一法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 韩洪

《三农观察》在线投稿 邮箱:420189796@qq.com < a href="http://wpa.qq.com/msgrd?v=3&uin=420189796&site=qq&menu=yes">意见反馈

京ICP备12039657号-6 网络视听许可证(京)字第17062号 增值经营许可证:京B2一20212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