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重要论述精神的体会与思考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论及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工作,对国家强盛与人才竞争、国家创新发展与聚集创新人才的关系进行了深刻阐述,提出要“建立集聚人才体制机制,择天下英才而用之”的战略部署,这对中国农业科学院在新时期建成世界一流农业科研院所、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长期以来,中国农业科学院大力实施“人才强院”战略,充分发挥“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和“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的独特优势,先后启动实施“杰出人才工程”、“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程”和“青年英才计划”,面向海内外延揽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积极探索人才管理新机制,造就了一支高层次人才较为集中、创新能力较强的科技人才队伍,为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但与海内外优势科研单位相比,与“服务产业重大科技需求、跃居世界农业科技高端”的历史使命相比,中国农业科学院仍存在高层次领军人才和拔尖人才不足的问题,仍需吹响广纳英才的集结号,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共促跨越式发展。
择天下英才而用之,树立渴求人才意识是前提。农业依靠科技,科技依靠人才。农业科技人才的规模水平、素质高低决定着农业的发展水平、农村的经济状况和农民的富裕程度。特别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时期,农业科技人才更是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队”的功能与定位,决定了其必须在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上走在全国前列,引领国家农业科技创新方向。中国农业科学院必须认清人才队伍中存在的紧迫问题,始终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以强烈的紧迫感和危机感,抓住国家支持中国农业科学院实施“农业科技创新工程”有利契机,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真正做到“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
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吸纳急需紧缺人才是关键。中国农业科学院要实现“服务产业重大科技需求、跃居世界农业科技高端”的历史使命,必须在生物技术、遗传育种、能源环保、质量安全、疫病防控等人才急需紧缺领域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要建立急需紧缺人才需求目录,在调查摸清人才需求具体领域、数量和层次的基础上,突出人才与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的匹配度和衔接性,做到有所侧重、按需引进。要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论证体系,针对不同类型的人才,建立分类评价论证标准,并组织国内、外一流专家,严格评审人才,识别名副其实的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要注重“引才”与“引智”相结合,破除人事关系、编制等刚性约束,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实现高层次人才柔性流动,弥补“人才短板”。
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完善配套政策措施是保障。梧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吸引一流人才,必须为人才打造一流发展环境、创造完备配套的体制机制、提供良好的科研和工作条件。要加强和完善硬件环境建设,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优良的研究平台。要及时帮助引进人才获得科研项目,并提供长期、稳定的科研经费支持,以适应农业科技创新周期长、受自然环境影响大的特殊性,促进他们尽快施展才能,加速成长步伐。要针对引进人才居住成本高、子女就学紧张等“软肋”,积极协调各方资源,在人才入户、出入境、子女上学、配偶就业等方面完善优惠政策,解决其后顾之忧。另外,还要在引进人才编制、岗位、博士生导师资格、职称评审、工资待遇等方面放宽限制,实行特殊政策。
择天下英才而用之,面向实践以用为本是根本。人才作为一种特殊资源,只有使用才能创造价值,不能适时用才和用其所长,便是埋没浪费人才。要克服重引进轻使用的不良倾向,牢固树立以用为本的理念,把用好用活人才作为人才工作重要责任。要充分信任人才,敢为事业用人,尽力为人才搭建舞台、创造机会,让他们在实干中施展才华、实现人生抱负。要坚持用当适任,依据人才的特长、性格、经历及知识结构等综合因素,把人才放在最合适的位置上,注重用人所长,扬长避短。要破除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等各种保守观念和条条框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要尊重人才成长规律,用当其时,及时“压担子”、“给位置”,让人才在黄金时期得到“黄金发展”,同时防止急于求成,让人才厚积薄发。
要把天下英才汇聚起来,建设一支素质高、业务精、作风硬的强大队伍,并非易事,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中国农业科学院人要增强责任感紧迫感,以“钉钉子”精神持续推进,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用人才托举中国农业科学院新一轮腾飞之梦!中国农业科学院
来源: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