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不仅有着举世闻名的CBD商务区,有着无与伦比的2008年奥运会场馆,还有着90%的驻华使馆,在这样一个高度现代化的区域里,却有3/4的面积是农村。这就是位于北京城东部的朝阳区,一个正行驶在城市化快车道上的首都新城区。
朝阳区总面积470.8平方公里,下辖43个街乡,其中有19个乡为农村地区,约占总面积的3/4。就是这样一个“半洋半土”,既有现代化城市的特点,又有传统村落风貌的北京城市功能拓展区,不由得让人生疑:它到底是城市,还是乡村?回答这个疑问,要从朝阳区农村地区的功能定位说起,这片广袤的农村地区在不久的将来,将被建成国际商务中心的拓展区、配套区和服务区,因此这也就决定了它必须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传统农业到现代产业的转身
曾经面朝黄土的耕作景象,被赋予了“农游合一”生态休闲的功能。
上世纪80年代作为城近郊区的朝阳区,是北京市名副其实的“菜篮子”、“米袋子”,主要产业就是农业生产。进入21世纪,伴随着第一道绿色隔离带的建设启动,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和绿隔地区“一乡一策”规划调整的三大历史性机遇,为朝阳区农村地区带来了发展的一次又一次跨越。
曾经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耕作景象,如今在朝阳区更多地被赋予了“农游合一”生态休闲的功能。以蟹岛休闲度假村、蓝调庄园、格林万德、全美樱桃园、水产科技园等一批“都市型现代农业”新型企业为代表,在朝阳区形成了“农游合一”循环经济、加工配送、特色水果种植、特种养殖和“公司+农户”专业合作社发展等模式,展示着新的生产方式对生活的改变。
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兴起还只是朝阳区产业转型的一个缩影。如今的朝阳区已初步形成了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以高新技术产业为补充,以都市型现代农业为特色的农村产业格局。按照“组团式规划、板块式发展”的模式,形成了京通传媒商务轴、机场高速生态商务休闲轴、京哈环渤海商务商贸轴和绿色休闲文化产业带、都市型现代农业带的“三轴两带”产业布局。2013年,朝阳农村地区实现经济总收入1141.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4434元,是上世纪80年代的上百倍。“三无村庄”到美丽家园的蜕变
“有农村无农业,有农民无耕地,有农转居无工作”的“三无”村,变成了“发展有后劲、人人有事干”的美丽家园。
从繁华的北京CBD向东,驱车行8公里,不到20分钟,就到了朝阳区高碑店乡高碑店村。虽说是“村”,但这里同样是繁华一片:统一明清建筑风格门面的“古家具一条街”红红火火、人来人往;集中住宅区是整齐的仿古建筑,一层出租做商铺,二三层居住,大红灯笼高高挂;走进村里的社区服务站,提供的各类服务,和中心城区内没什么两样。
可就在十年前,这里还是一个“有农村无农业,有农民无耕地,有农转居无工作”的“三无”村。村庄环境差乱、村民精神萎靡,一片萧条。这也是当时朝阳区许多村庄的写照。2003年,高碑店村“两委”审时度势,挖掘古村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打造出了具有高碑店“民俗文化”的古典家具产业,壮大了集体经济。2009年,高碑店村又抓住新农村建设的契机,以自筹资金和居住与产业相结合的方式,勾勒出一幅“人不离村可上楼、足不出户可致富”的和谐画卷。“三无村”摇身一变成了“发展有后劲、人人有事干、生活有乐趣”的“三有美丽家园”。
无独有偶,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朝阳区量体裁衣、大胆创新,先后形成了高碑店“民主自治”、何各庄“土地+艺术”等新农村建设模式,黑庄户乡村庄社区化、常营乡“村居合一”等新农村管理模式。朝阳区正在完成着由土变洋的美丽蜕变。
庄户人到新市民的跨越
朝阳区实施农民市民化工程,统筹解决就业、保障、教育、卫生等民生问题,让新市民“身体与思想同上楼”。
城里城外,看似只有一字之差,但对于大望京村的村民来说,却是隔着千山万水。这个被誉为国门第一村的小村庄,坐落在京密路国门通道上,与望京只一“墙”之隔,却千差万别。一个是国际化社区,一个却是脏乱差的城中村。跨越这道“墙”是大望京人多年的夙愿。
2009年,朝阳区全面启动城乡一体化建设,大望京成为试点村。仅用了28天,昔日的城中村就变了新模样,大望京的庄户人不仅成为了北京城里人,还成为了带着股份进城的新市民。
大望京村只是一个开始,随着土地储备、重点村整治、棚户区改造等一系列战役的打响,大量的农民开始转工转居、纳入城市社保体系,越来越多的庄户人变成了新市民。截至目前,朝阳区有约23.4万农民搬迁上楼。
“上楼”是否就意味着真正“进城”了?物质条件改善了是否就代表着精神也富足了?为解决这些问题,朝阳区着手实施农民市民化工程,统筹解决就业、保障、教育、卫生等民生问题,努力实现新市民“身体与思想同上楼”,3年来共授课460余堂,建立兴趣小组95个,开展技能比拼50余场,受益农民共计4.5万余人次。
与此同时,近年来,朝阳区通过挖掘传统民俗文化、培育基层群众文化和发展现代文化产业实现文化育民、文化惠民、文化富民目标。目前农村地区建有各类文化健身广场200处,居家健身工程530多套,文化大院11家,乡属科普基地19个。并培育出“农民艺术节”、“金秋艺术节”、“农民运动会”等品牌活动,这些直接面向群众、服务群众的活动场所和品牌活动,为提高农村地区群众的素质搭建了有效的平台。
从北京城的“菜篮子”、“米袋子”,到主打现代服务业的城乡一体化先行区,再到未来国际商务中心的拓展区、配套区和服务区,朝阳人还走在“进城”的路上,但已是一路芬芳。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农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