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产业扶贫政策引导下,全村九成农户参与种植贡柑,虽然现在还没上市,但过半挂果贡柑已被外地收购商订购。仅此一项,预计今年就可为贫困户增收200多万元,户均增收2.5万多元,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脱贫肯定没问题。”前日,笔者在仁化县黄坑镇小溪村采访时,该村党支部书记钟新平高兴地向笔者吐露了贡柑产业“扎根”小溪村助农“拔”穷根。
自去年全省启动新一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以来,仁化县把产业扶贫作为一项重要富民工程来抓,根据贫困村的资源特色、农户的意愿和市场需求,积极引导各贫困村注册成立了4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推广“合作社+品牌+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业模式,走种植、加工、包装、销售为一体的经营路子,打造出小溪村贡柑、浒松村腊板鸭、上中坌村甜竹笋、烟竹村茶叶等10多个特色农产品品牌。依托广东富然油茶公司、韶关市金果农业生态公司、仁化县泰亨酱油食品公司等农业龙头企业,借助挂点单位的资金、信息等优势,把壮大传统种植业和培养新产业相结合,在贫困村建立油茶、贡柑、有机蔬菜、桔梗、地膜花生、紫色番薯、毛竹等30多个生态农业产业基地,平均每个贫困村至少建立了一个农业基地。
同时,仁化积极发挥世界自然遗产丹霞山和“全国最美生态旅游示范县”品牌效应,鼓励贫困村充分挖掘乡村山水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等旅游资源,科学发展古村落休闲旅游、民间工艺作坊观摩、乡土文化体验等特色文化休闲旅游产业以及竹木深加工、食品加工、旅游产品制造加工等产业,着力建设一批集农耕体验、田园观光、教育展示、文化创意于一体的休闲农业文化创意园。
据统计,自去年以来,该县共投入产业扶贫资金1500多万元,实施产业扶贫项目61个,覆盖全县28个贫困村,预计今年可带动贫困村中3341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达7000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