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群众利益他愿拼命尽力
——记定陶县马集镇王庄村支书 王自修
目前,在山东省定陶县马集镇十里八村,正传诵着王庄村支书王自修在患重病的情况下,仍带领群众昼夜奋战在修路工地上,许多群众眼含热泪,动情地说:“王自修好样的,为了全村群众的利益,为了早日修上路,他可真是拼尽了全力,真是我们的好支书啊!”
王自修,男,1952年1月出生,197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定陶县马集镇王庄村支部书记。1971年11月高中毕业后,被安排任马集公社电影队放映员,七年来,他拉着放映车跑遍了全公社25个大队,58自然村,为丰富全社2万多群众的文化生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978年4月他放弃了舒适的放映工作,毅然决然地响应党委的号召回村任党支部副书记,1979年1月任该村党支部书记,1994年4月经马集乡党委、政府研究确定调他为马集乡政府经委副主任,不再担王庄村党支部书记,1998年5月王庄村两委班子处于瘫痪壮态,乡党委政府研究决定再次由他出任王庄村党支部书记,并且保留乡经委副主任一职经济待遇不变,一直到至今。几十年来,他始终以党性原则为标准,以政治责任感为动力,从思想上,作风上加强自身建设,出色地完成各项任务,以自己的行动践行“三个代表”。特别是担任王庄村支部书记以来,始终保持一种良好的精神状状,以开拓进取,坚忍不拔,知难而进,勇挑重担的精神风貌投入到工作中。村两委一班人坚持以科学发展统揽全局,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村容村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先后荣获“菏泽市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定陶县先进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因为成绩突出,他曾多次被评为“定陶县劳动模范”、“定陶县模范人大代表”、“定陶县优秀农村支部书记”、“定陶县农村经济先进工作者”、“定陶县科普先进带头人”、“定陶县建工立业优秀人大代表”,同时还被受聘为“定陶县社会监督员”。
一、以身作则,村庄秩序实现了由瘫痪向稳定转变。
群众看干部,党员看支部,没有一个团结坚强的核心,群众就会像一盘散沙,这是王自修经常说的一句话。特别是1998年5月再次上任后,王自修迅速召开党员、村民代表会议,征求村庄管理和发展意见,到每一户村民家中走访座谈,实实在在的把握了村情。在上级党委的支持下,迅速组建了新的村两委班子,修订村规民约,严格执行“三会一课”使支部工作逐渐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支部班子整体合力不断争强,并且提出了“一年打基础,两年上台阶,三年创先进”的目标,建成名副其实的蔬菜专业村。在他的带领下,村两委班子成员排查各种遗留问题256项,经过一年的努力,所有排查遗留问题得到妥善解决,由以前的“上访村”变成全乡“稳定村”的行列。作为班长,党支部书记要做到科学决策,就必须发扬民主,实行民主决策。王自修每年3月初三、六月初六、九月初九、腊月二十三,都召集本村历届退休、离职村干部座谈会,向大家汇报近期工作和下步工作打算,并请大家提出合理化建议,真正做到“大家的问题大家管,大家的难题大家解,大家的事情大家办。”并且他本人以身作则,时刻要求自己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在全体村两委干部和党员中树立一个“行”的高标,起到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二、依靠本村实际大力进行结构调整
王庄行政村辖2个自然村,420户,1568人,1955亩耕地,王庄自然村原名白菜王庄,因种大白菜而闻名,并且本村人多地少,结合本村有多年种植蔬菜的历史,1992年在全县首建120个冬暖式大棚,1998年5月村两委制定了“一年打基础,二年上台阶,三年创先进”的工作思路,组织群众去寿光参观大棚效益,召开全体党员,群众代表会,以生产队为单位召开群众大会,村全体干部根据大棚示范区,做好大棚土地调整工作,当时有的群众思想不解放,你说的再好,我就是不种大棚,我还是种我的地。为了做部分群众工作,趁大家伙吃饭歇息在家,根据组织反馈的情况,王自修带领干部走东家、奔西家,磨破嘴皮子,反复解释,做工作,当年共建高标准冬暖式大棚246个。由于大棚少不成规模,效益上不去,第二年又新建200个高标准大棚,达到户均一个棚的目标,为引进外地客商,在镇党委政府支持下,建成了蔬菜批发市场,并且成立了4个蔬菜专业合作社。引导组织科技示范户每年的4月20日去寿光参观蔬菜博览会,不断创新,该村近几年的思路是人无我有,人有我多,人多我优,人优我特。目前,全村共建高标准大棚446个,拱棚联体棚860亩,引进全自动卷苫机138台。在我县人大、政协几名老同志、老领导的帮助下,在县科协的指导下,在全市率先大棚实行深水微机滴灌技术,省工、省水、省肥、省药,使蔬菜无污染、无公害、品质好效益高。并且王自修带领全体干部聘请寿光专家,县蔬菜办领导每年根据大棚分期进行技术讲座和现场疑难病虫防治的解答。
三、多种渠道筹集资金,加大基础设施建设
1998年11月王自修通过多方筹集资金完成了高压线路改造,修通硬化3条主要街道共计2.2公里,全村420户户户通了自来水。2001年在镇党委、政府大力支持下,全村共新打机井32眼,修筑桥涵5座,硬化围村路6公里,王自修同志在这次修围村清障过程中带领全体村干部共清理30多个拱棚并做通20多家修路占地工作。协调过路涵洞排水6条。
四、自己的病是小事,在位谋其政是大事
村民说:“王自修不为名,不为利,他是个大好人,是我们的好支书”。王自修又是个大忙人,为村里的事忙,为大家的事忙,却偏偏忘了自己,忘了自己的家,忘了自己身患绝症……。2012年3月,王自修被确诊为慢性肾炎,高血压、I型糖尿病、代谢综合症,家里人吓懵了,都劝他辞去村党支部书记职务,在家好好休息,但他没有被病吓倒,仍然一门心思扑在工作上,他亲自带领村委全体成员进行本村自来水升级改造。2013年7月18日,王自修的病情加重,被送往北京安贞医院,确认为尿毒症期、肾病综合症、I型糖尿病、代谢综合症,治疗不到一星期,他不顾家人和医生的劝阻,毅然回到了村里,村里在进行大街复修建设,他放不下。身患绝症他不仅没有放下手头的工作回家“休养生息”,反而争分夺秒地与时间赛跑起来。出院医嘱说一个月后来检查做透析治疗,子女都哭着劝他到北京做透析治疗,而他却说“只要王庄这次大街修不好”,我就是死也不去治疗,因为我的一项工作没完成,现在已是2013年9月15日,他的双腿都肿得不能打弯,并且走30米都喘气困难,但他仍默默忍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病痛,更加努力工作,废寝忘食。子女没办法,凑钱给他买了一辆电轿,他每天坐在电轿里指挥修路。有时痛得厉害,回家吃完药后,再回来,坚持指挥工作。他对村干部说:“我到底还能活多久,自己无法预知,但必须抓紧时间为村里多办点事”。村委会老会计王广欣含泪对他说:“你不能再过度劳累了,家里的事你不能再管了,我恳求你快去北京做透析治疗吧”。他说:“做为班长,我有责任,这也是我应该做的”。他就是这样,把自己的病看的很轻,而集体的事看的很重。他就是这样默默地奉献自己的一切,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日前,县委书记张红旗同志听了他的动人事迹后,立即指示该镇委及有关部门,认真整理该同志的先进事迹,在全县范围内大力发扬他的动人事迹,号召全县党员干部,以王自修为榜样,为把我县早日建成小康社会,为加快新农村建设,而奋力拼博。
目前,在王自修感人事迹的带动下,王庄人正精神振奋、热火朝天地日夜奋战在修路工地上,不久的将来,一条崭新宽敞的马路,将尽现在世人面前。
来源:中国基层党建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