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新闻热线   010-52856660 人员查询 加入收藏 返回首页

我国已有20个农产品期货品种上市


时间:2014-10-27  来源:经济日报 点击:

 本报讯 记者乔金亮 刘成 郭文鹃报道: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是农业发展面临的两大挑战。今后我国将采取一系列措施,推动农业保险和农产品期货市场发展,以提升农业发展的抗风险能力。

  这是《经济日报》记者25日从在山东青岛举办的第三届风险管理与农业发展研讨会上获悉的,该研讨会是第十二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在研讨会上表示,农业保险对帮助农民应对自然风险有重要意义。2007年至2013年,我国农业保险累计提供风险保障4.07万亿元,向1.2亿户次的农户支付赔款759亿元。未来发展农业保险要从充分发挥市场和政府两个作用、健全完善制度框架、推进产品创新、鼓励发展多元化农业保险机构、建立健全农业保险基层服务体系等5个方面突破。

  陈晓华强调,期货市场有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功能,是化解农业市场风险的有效途径之一。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经过20多年发展,基本覆盖了粮、棉、油、糖等主要农产品,对稳定农产品市场价格起到了积极作用。

  证监会副主席姜洋表示,2007年至今年9月底,共有37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融资额为285亿元;已上市农业企业再融资为201亿元。目前,我国期货市场上市了20个农产品期货品种,占已上市商品期货品种总数近一半,金融服务于农业成果初显。

  农业物联网的快速发展及应用前景是本次农交会关注的另一焦点。在26日举行的2014农业信息化高峰论坛之农业物联网与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分论坛上,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巡视员广德福等与会人士表示,目前我国农业物联网在农业资源的精细监测和调度、农业生态环境的监测和管理、农业生产过程的精细管理、农产品质量溯源、农产品物流等五个环节应用成效明显。

  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司长张合成介绍说,2013年,农业部在天津、上海、安徽率先实施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工程,支持三省市分别以设施农业,奶牛养殖与水产养殖,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控和农业电子商务推进,大田粮食作物生产监测为重点领域开展试验示范,探索农业物联网可看、可用、可持续的推广应用模式,目前,工程进展顺利,取得阶段性成效。

 


来源:经济日报

 


文字友情链接
时代中国 公道网 三农电视台 新讯网 宏法在线 宏法法律 农经视角 三农手机台 三农融媒 农媒融视
农视法宣网
图片友情连接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会员须知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 本网招聘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截图 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2039657号-6 公安网备 1101053583 国新办证 (2000)78号

《三农观察》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市一法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 韩洪

《三农观察》在线投稿 邮箱:420189796@qq.com < a href="http://wpa.qq.com/msgrd?v=3&uin=420189796&site=qq&menu=yes">意见反馈

京ICP备12039657号-6 网络视听许可证(京)字第17062号 增值经营许可证:京B2一20212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