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看股市实时行情
在上周砸破某些市场人士所谓“钻石底”之后,近期股市出现了些许暖意,猜底的人又多了起来。其实股市具体点位不可预测,应属常识,猜底猜顶,只是一场游戏而已。
关于底部,A股有所谓经济底、政策底、市场底之说。一般认为,政策底最先出现,因政府需考虑舆论压力;市场底要先于经济底3至6个月出现,因为股市具备领先指标的功能。
按照这个说法,A股本轮熊市的政策底早已出现,无论是管理层多次喊话,还是实质放缓IPO、承诺降低交易费等政策信号,都是明证。而市场底有没有出现,则仍是众说纷纭。至于经济底,既然市场底尚未确认,就更需等待了。
股市与经济的关系非常复杂,并非线性对应。“主人遛狗”的比方算是得到最多认同的一个说法。对于相信中长期走势与经济基本面正相关的投资者来说,既然市场短期走势不可预测,倒不如把更多精力放在观察经济形势上来。近期笔者接触的机构人士,无不高度关注宏观经济。一个带有共性的看法是,这一次经济下行,与改革开放以来的其他几次短期下滑,有着本质不同。
过去几次经济下滑,只要中央政府层面确认下滑趋势,出台一系列措施,基本上就可迅速反转过来。而这一次宏观经济增速的变化,很可能不是短期下滑,而是长周期的趋势性放缓。
由于全球化红利逐渐消退、人口红利出现拐点、资源消耗与环境承载压力接近极限,长期以来靠投资拉动、靠出口带动、靠资源推动的增长方式难以为继。这在经济学界已形成较大范围的共识。
对股市而言,这等于是大盘的基本面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特别是经济增速趋缓成为常态。
市场其实对此已有反应。银行和众多上市时间不长的央企,走势格外疲软,本质上是股改后它们真正面临跨周期发展的考验,而从体制、模式、市场、管理等方面来看,它们未来的前景不容乐观。
当前经济要想转型成功,需要调整各方面的关系。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之间,过去金融体系获利太大,成为实体经济的“吸血鬼”,现在暴利成为千夫所指,银行让利势在必行。国企央企与民企之间,过去垄断“玻璃门”始终难破,现在“非公36条”一再重申,各部委都在落实。政府与企业关系之间,减税则成为政府放权让利的首要任务。
这些关系的调整,都非易事。宏观经济的回落态势,也因此一时难以言底。不过,上述悲观因素,或许已经反映在市场走势当中。只要经济形势不进一步恶化,投资者倒不必过虑。对于价值型投资者,只需研究相关公司的经营状况,守望公司成长即可;而趋势型投资者,则可尽量养成“右侧交易”的习惯,不必追求买在最低,耐心等待大势反转。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