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淮安市蔬菜研究所新建的560平方米玻璃温室中,多翅瓜、金童玉女黄瓜等多种幼苗破土而出,竞相生长。这是我市以中央和省农业政策为引领,稳基础、转方式、调结构,大胆创新实践,走具有淮安特点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的一个场景,近年来淮安市市农业系统攻坚克难,改革创新,保持了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农村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
强化粮食生产,切实保障“米袋子”。全市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970万亩,2013年粮食总产461万吨,粮食生产“十连增”。2014年,夏粮总产177.2万吨,再获丰收。落实水稻种植面积441万亩,努力构建高产群体61个,打好秋熟增产基础,有力保障全市的“米袋子”。
发展高效设施农业,充足供应“菜篮子”。全市高效设施农业面积111.3万亩,比重15.7%。全年蔬菜播种面积290万亩,产量650万吨。水产养殖面积76万亩,水产品年产量26万吨,产值105亿元。全市生猪规模养殖比重达87%,年出栏生猪450万头,禽类1.25亿羽,供应肉类50万吨、禽蛋121万吨、牛奶2万吨以上,切实充足供应全市的“菜篮子”。
以产业惠民生,鼓起农民“钱袋子”。稻米、蔬菜、畜禽、水产和食用菌、花卉苗木“4+2”特色农业主导产业加速推进,带动全市建成市级以上“一村一品”示范村229个,累计注册成立渔业协会29个、渔民合作经济组织428个,共尝土地、养殖证等入股分红“甜头”。加大科技推广应用,小麦病虫害统防统治率55.5%,全市主要农作物、水产良种覆盖率均超过95%,畜禽良种覆盖率突破90%。年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23万人次以上。累计投入资金21.5亿元,建设市级以上农业园区25个。993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504亿元。其中,销售超亿元企业83家,新增11家,带动农户总量90万户。
建设美丽乡村,坚持生态“好法子”。开展美丽乡村创建,建成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5个,省级休闲农业精品线路8条、最具魅力休闲乡村4个,农家乐等经营企业599个,年接待游客数超过500万人次。建成农村户用沼气池14万只,推广成效在全国领先。建成秸秆沼气池4万只,秸秆机械化还田率62%,综合利用率90%以上。创建农业部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10个,畜禽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基地230个,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85.22%。全市森林覆盖率24.05%,拥有国家级森林公园2个,省级以上湿地公园2个、自然保护区2个和保护小区5个。积极退圩还湖,开展“3.18”增殖放流,白马湖湖区自然水域面积增加10万亩,建成国家级渔业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场37个和国家级休闲渔业示范点1个,民生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来源:新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