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年开学后,在各地乡村中发现,学校附近的一些超市货架上,随处可见仿冒名牌的“山寨”食品,如“娃恰恰”、“康帅傅”等明目张胆地忽悠中小学生。针对仿冒名牌的“山寨”食品在农村几近泛滥的现象,笔者呼吁各级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强监管力度,切实保障农村儿童和中小学生的食品安全。
各种仿冒名牌的“山寨”食品,之所以能在农村泛滥横行,除农村孩童的购买力有限、鉴别能力不高、个别不法商贩唯利是图等显而易见的原因以外,有关部门对仿冒名牌的“山寨”食品商标注册管理不严,市场监管不力,也是其肆无忌惮地充斥农村市场的一个主要原因。
应有针对性地在农村开展食品安全的宣传活动,尤其是在乡村学校开展“食品安全知识进校园”等活动,为中小学生讲解食品安全知识,提高中小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超市经营者的法律意识。同时,监管部门还要公布举报电话,并建立举报奖励制度,以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自觉地抵制假冒伪劣食品。应把乡村学校周边、交通不便的山区、城乡交界地带等农村偏远地区,作为仿冒名牌“山寨”食品的重点监管区域,重点监管与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密切相关的奶制品、肉制品、禽蛋制品、儿童食品、饮料等食品,通过加强市场巡查、检查,斩断“山寨”名牌食品流向农村市场的货源渠道。应进一步完善食品经营管理工作机制,通过利用日常巡查,指导经营户建立进货台账、索取供应商主体资质、检验报告等方式,进一步增强经营者的守法经营意识,彻底封杀在农村市场横行的仿冒名牌“山寨”食品。
来源:新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