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新闻热线   010-52856660 人员查询 加入收藏 返回首页

发展现代特色农业 实现产村共融发展


时间:2014-08-30  来源:农博网 点击:

原标题:发展现代特色农业 实现产村共融发展

高粱喜获丰收    高粱喜获丰收

美丽新村入画    美丽新村入画

    泸州城区往西30公里,历来有“汇通三市”之称的石寨镇坐落在沱江南岸。全镇幅员面积30.5平方千米,总人口23000余人。2013年全镇实现GDP 6.2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404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36%以内。

    近几年,该镇通过实施现代农业项目、农综项目、小农水项目等项目,大大改善了全镇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镇党委换届选举试点、便民服务中心建设等多项工作受到了省、市、区相关领导的充分肯定。石寨镇先后获得“四川省推进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四川省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建设示范单位”和“泸州市政务服务工作卓有成效单位”等荣誉称号。

    因地制宜发展现代特色农业

    石寨镇属典型浅丘农业乡镇。镇域农副产品资源丰富,水产养殖富有特色,粮食作物以水稻、小麦、高粱、红苕为主,经济作物有油菜、柑橘、蔬菜等。为提高土地利用率,在发展有机原粮的同时,石寨积极推广“粱—菜—油(油菜)”种植模式,大力提倡种植有机油菜、有机蔬菜,着力有机粮油加工,拓展酿酒产业。

    历史悠久的酿酒专用高粱种植,成为泸州老窖有机原粮基地之一。其有机原粮基地按照“千斤粮万元钱”的现代农业基地进行建设,通过整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等项目,依托泸州老窖红高粱公司,走“龙头企业+专合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订单农业,打造国家现代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2013年,全镇高梁种植面积达18000亩(其中核心区有机高粱面积6000亩),高粱总产量 5000 多吨,总产值达4000万元。有机高粱实现产值1500万元,为全镇农民人均增收600余元。

    现代农业与田园旅游推动新农村建设

    2013年起,石寨镇在凤龙村启动新农村建设工程,凤龙新村按照“农民主体、产业配套、拆旧建新”原则,建设高标准新村聚居点。聚居点占地171亩,规划建房100户,分三期实施,一期工程投入800余万元,28户已基本建设完工,新村水、电、气、路、光纤、闭路、公共交通等配套设施完善,现有28户入住,二期工程已经开始实施。2013年被确定为泸州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新村。

    已经搬进凤龙新村的村民张远成说,现在的国家政策好,把一个村的村民集中在一起居住别墅式的小洋楼,这是城市才有的生活,现在也在农村梦想成真了,政府还每户都补贴4万元,农民真正得到了实惠。

    同时,石寨镇注重配套乡村旅游服务,努力实现“产村一体”,促进吃、住、行、游、购、娱等乡村旅游要素快速发展,带动凤龙村现代农业产业与田园风光休闲旅游的有机结合,实现从“农业”到“农家乐”的产业联动,农民入住新村聚居点的积极性高涨。

    镇村联动、合署办公提高效率服务群众

    石寨镇久桥村8社的村民韦从富大爷,孩子们都在沿海一带打工,经常都要办理一些手续,以前给他们寄手续,要先到村里开手续,然后跑镇上去盖章什么的。现在好了,利用赶场天上街的机会,直接到镇政府的便民服务大厅去,很快就能全部办好。

    为提高群众办事效率,镇政府 2011 年起在便民服务中心将机关办公区 19 个部门和下辖的6个行政村1个社区,采取“镇村联动、合署办公”模式,把所有部门和人员全部前移到办事大厅集中办公,村(社区)干部逢赶场天定期到中心坐班,群众可将村、镇两级事务一次办结,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审批代办服务。


来源:农博网

 


文字友情链接
时代中国 公道网 三农电视台 新讯网 宏法在线 宏法法律 农经视角 三农手机台 三农融媒 农媒融视
农视法宣网
图片友情连接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会员须知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 本网招聘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截图 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2039657号-6 公安网备 1101053583 国新办证 (2000)78号

《三农观察》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市一法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 韩洪

《三农观察》在线投稿 邮箱:420189796@qq.com < a href="http://wpa.qq.com/msgrd?v=3&uin=420189796&site=qq&menu=yes">意见反馈

京ICP备12039657号-6 网络视听许可证(京)字第17062号 增值经营许可证:京B2一20212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