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新闻热线   010-52856660 人员查询 加入收藏 返回首页

四川广元辣椒改种改制取得丰硕成果


时间:2014-08-15  来源:新农网 点击:

 今年以来,苍溪县连续遭遇春旱、夏旱和连伏旱,是全镇有水文记录以来最为严重的旱灾,地处苍溪县城北部的龙王镇灾情尤为严重,为切实做好抗旱减灾工作,保障农民增产增收,龙王镇党委、政府及早谋划,发动群众改种改制。在抗击旱灾的过程中,涌现了很多感人的故事,大房村种植辣椒的故事就是其中一例。

  龙王镇大房村是全镇有名的旱山村,全年靠天接水,当地流传着一句话“宁要近河村的床,不要大房村一条旱山梁”,加之今年全村大多数山坪塘处于标改时期,无法蓄水,使得全村缺水问题更加严重。

  龙王镇党委政府组织大房村积极实行改种改制,采取“政府主导、市场引导、群众自愿”的原则指导群众改种改制。大房村村委经过细致考察、实地学习,带领群众走上了种植海椒的道路。

  至于为何选择种植海椒,这里面还有一段曲折的故事。面临大旱,看着秧田里面的水一天天的减少,没有水源补充,玉米叶子一见太阳就打了卷,像打了败仗的士兵垂头丧气。眼见今年的收成是没有希望了,大房村村主任李仲清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经常夜里睡不着觉,起来望着天,指望能有一场大雨能够缓解旱情。可是随着天气越来越干旱,知道不能再指望老天爷了,必须带领群众找到新的出路。至于出路在哪里,李仲清犯了难。

  突然又一次看到苍溪新闻,新闻报道说,苍溪县亭子镇成立了种植辣椒的专业合作社,目前当地辣椒发展十分好,给当地老百姓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李仲清眼前一亮,激动地直拍大腿,忽然觉得找到了抗旱的门路了,他凭着和这片旱山梁打了多年交道的经验,这片旱山梁就像他手心里的纹路一样,知道这片土地十分适合种植辣椒。为了进一步了解辣椒种植技术和行情,他和村委班子成员亲自到亭子镇考察学习,并同当地合作社进行了深入交流。经过这次考察学习,更加坚定了他要在这片旱山梁上种辣椒的想法。

  回到大房村以后,村委立即组织召开村群众代表开会,研究决定在大房村带领群众种植海椒,没想到遭遇群众代表的激烈反对,群众代表认为目前虽然旱情严重,但是能够等得到雨水,缓解旱情,种植水稻才是农民正当行业。经过激烈的争论,最后,会议决定先行试点种植。

  村主任李仲清联合部分群众率先带头试点种起了海椒,他们还开垦了60多亩荒地,不分昼夜的忙着清杂去乱、平地翻沟、播种盖膜……,手上长满了厚厚的茧子,腿也被刺画出了许多血痕。终于,地里长出了成片的辣椒苗,绿油油的,顶着烈日在风中轻摆,像一个个害羞的少女。而此时不少的秧田已经干涸,玉米苗因为缺水而出现空苞现象,一片萧条。改种改制已迫在眉睫。这时候村委再次组织召开了村民代表大会,一致通过了大力发展辣椒的决定。先期试点的群众不仅要忙着管护自家几十亩的辣椒,还要忙着给新增加的农户做技术指导,全村上下忙的热火朝天,不亦乐乎。村民梅发全,全家三口人,自己常年多病,妻子身体也不好,儿子今年刚刚考上大学,加之今年旱情严重,导致种的玉米几近绝收,几千块的学费成了全家人迈不过去的坎儿。就在全家人一筹莫展的时候,梅发全接到了村委发动群众种植海椒的号召。他看着地里已经枯黄的菜苗,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终止了三亩地的海椒。在村里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梅发全也投入全身心,精心管护,虽然干旱,但是海椒苗越长越精神,全家人都乐开了花。

  8月上旬,龙王镇已经遭受了近80多天的旱灾,许多农作物几近绝收,唯独辣椒长势良好,辣椒苗上挂满了又大又红的辣椒,把苗子压得弯了腰,映得满山红红火火,像火一样燃遍了这片旱山梁。8月7日辣椒专业合作社专程到大房村来收购辣椒,在村委召开隆重的采购仪式后,大家激动的奔向辣椒地,迅速而又轻快的摘采辣椒,脸上全是满满的笑容。

  按照辣椒收购公司现场指导采收的具体方式和质量的要求,收购价格定在0.95元/斤和0.8元/斤两个等次,根据市场价格的浮动与农户签定的最低保护收购价为0.7元/斤,就目前亩产3000斤计算每亩至少收入2100元。由于辣椒属多茬收植物,海椒采摘一直持续到10月份结束。因此,每亩地带来的实际经济效益,远远超过2100元,这个经济效益是水稻远远不能比的。梅发全激动地说,和土地打了几十年的交道,只知道种水稻玉米,不知道小小的辣椒也能这么赚钱,我种了三亩地的海椒,如今收益有6300多元,儿子上大学的钱不用愁了,今年虽然是遭受大旱,但是我的收入不仅没有降低,反而提高了,现在想起来还觉得跟做梦一样。

  今年,龙王镇遭受了55年不遇的极端天气,玉米作物减产甚至部分绝收,其余粮经作物受灾十分严重,龙王镇党委政府积极发动群众,村委积极谋划,采取“政府主导、市场引导、群众自愿”的方式,迅速转向,发动引导群众改种改制,及时减少了群众的利益损失,保障了群众的经济收入。

  龙王镇大房村100多亩海椒,顶着烈日,在微风中轻摆,红红辣椒似姑娘娇羞的脸埋在绿叶之间,又像大红的鞭炮庆祝着丰收的喜悦,在大旱之年,这植海椒100多亩,产生经济效益达60多万元,有效的抗击了旱灾,实现了群众增收致富,为农村经济发展开起了良好带头示范作用,鼓舞了群众抗旱救灾的信心,打了一个漂亮仗。


来源:新农网

 


文字友情链接
时代中国 公道网 三农电视台 新讯网 宏法在线 宏法法律 农经视角 三农手机台 三农融媒 农媒融视
农视法宣网
图片友情连接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会员须知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 本网招聘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截图 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2039657号-6 公安网备 1101053583 国新办证 (2000)78号

《三农观察》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市一法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 韩洪

《三农观察》在线投稿 邮箱:420189796@qq.com < a href="http://wpa.qq.com/msgrd?v=3&uin=420189796&site=qq&menu=yes">意见反馈

京ICP备12039657号-6 网络视听许可证(京)字第17062号 增值经营许可证:京B2一20212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