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新闻热线   010-52856660 人员查询 加入收藏 返回首页

带着农业专家一起下乡,现场把脉开药方


时间:2014-08-13  来源:新闻前沿网 点击:

本网讯:7月23日至30日,青岛农业大学“实践筑就青春梦,梦想谱写新人生”2014暑期社会实践服务团,到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县富国街道宿牙桥村开展了为期7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虽然社会实践只有七天,但是我们尽自己多能,能为村民多做多少事情就多做多少吧。”实践团队队长周光辉说。

农业专家下乡,为农作物现场把脉

7月23日下午,实践团队抵达宿牙桥村,经过实地考察发现,种植蔬菜是在宿牙桥村村民的主要经济收入。而眼下由于干旱,村民种植的青椒、西红柿、油麦菜等出现了各种病症。在菜农地头,堆满了烂掉的青椒、西红柿;田地里稀松的油麦菜、芹菜均病蔫蔫的······看着这些“无药可救”的蔬菜,菜农们心疼的不得了。

社会实践团邀请了学校农学与植物保护学院的顾松东教授,下到田间地头,为农户现场指导蔬菜的病虫害问题。村民听说村里来了一位农业专家,于是赶紧跑来咨询:“我们家的油麦菜前段时间还好好的,可是移栽之后,全部都蔫了,叶子也泛黄了。”顾松东教授一听,马上就跟着村民来到菜地,细细研究之后,为村民支招:“移栽的时候,植物最需要保护,这些油麦菜移栽的时候,肯地是由于太干旱,根部受损了,打农药是治不好的,下次移栽的时候,一定要看天气。”

菜农地头,堆满了因病烂掉的青椒、西红柿等,顾教授不住的摇头叹气,表示惋惜。顾教授用通俗的语言讲出了作物发病原因和防治办法,农户听后连连点头儿。农户还提出芹菜病害时打农药的问题,顾教授都一一解答,直到农户都清楚为止。

村里来了一位农业专家的消息在村子里传开了,平时遇到的疑难杂症终于有了解决的办法,课乐坏了村民们。现场指导一般到下午六点多才能结束,农户带着满意的笑容希望顾教授能够时常前来指导,并纷纷表示:“像这样的专家,每年都请来几趟,我们的蔬菜就更有保障了。”

建起老年活动室,老人们的娱乐新天地

在村委会支持和帮助下,7月26日,青岛农大“实践筑就青春梦,梦想谱写新人生”社会实践服务团为沾化县富国街道宿牙桥村首次筹建了老年活动室,并举行了挂牌仪式。

经过一连几天在街头巷尾做问卷调研,队员们了解到宿牙桥村的父老乡亲们的文化体育活动非常单调,对文化体育活动的认识也非常片面和单一。除此之外,宿牙桥村的老年人口占全村人口相当大的一部分比重,空巢老人也相对较多。

“村里的老人们当然是很希望能有个活动的场所,每天呆在家里确实没意思。”今年已经80多岁的赵奶奶是村里的老妇女主任,她告诉实践队员说,“年纪大了也没什么文化,更不会弄电视呀,想看戏自己也不会弄。”

由于年迈,无法下地干活,一天下来便显得格外无聊,这是村里老人普遍的想法。经过与村委会联系,村子里确实是没有像样的场地和平台给老人们用来休闲娱乐。经过队员们集思广益,便萌发了利用村中空闲的老屋建设一个老年活动室、免费向父老乡亲开放服务的大胆想法。

老年活动室为村内原先的学校,闲置多年,经改造“变身”为老年活动室,吸引了村内许多老人前来,“晚上来这里听个戏,和其他的老伙伴拉拉呱,真的很不错,以前都是自己在家,白天等到晚上,也没事情可做。”村内老人有了属于自己的娱乐场所,可以在闲暇之余,在活动室听听戏、品品茶、健健身等。

老年活动室的初步建立,尽管并不完善,但社会实践队员将结合自身专业优势,为进一步完善老年活动室尽一份力,看到老人们在活动室其乐融融的场景,每一位队员的心里是暖暖的。

与时间赛跑,每一秒等于更多的事

截至7月30日,实践队员以“新媒体环境下农业科技信息传播的有效途径”为课题,共发放回收居民有效问卷350余份,获得了珍贵的一线资料。

社会实践期间工作过量较大,为了能够有较强的身体素质,实践团队坚持每天早上清晨六点钟,进行拉练。伴着清晨的熹微晨光,队员们口号铿锵有力,个个意气风发。虽然天气炎热,但志愿者们依然坚守岗位,一天下来就完成了调查问卷20份。

有时候,为了节省时间,实践队员们一大早便出发,中午不回住所,在调研的村子里一呆就是一整天,累了就找个阴凉处休息,到了中午吃饭的时候,便吃着早上从住所自带的馒头和咸菜。

一天的活动结束后,队员们也不会偷懒浪费时间。一连七天,合理分工,尽管每次都是拖着疲惫的脚步回到住所,休息片刻后,便会按照个人的工作安排,除了值日生做饭以外,其余一部分要对村里的小孩进行作业辅导;另一部分会到村里孤寡老人家中,帮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匆匆吃过晚饭,队员们便要赶紧组织开会,对一天的工作进行总结以及安排第二天的具体事情。为了更加高效的完成工作,每天的会议讨论,队员们彼此要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及时纠正工作中的错误。

“每天的工作强度都很大,真的累到不行。七天的时间让我成长了很多,今年寒假我还会再来的。”大一的队员战泓玮说。为期7天的实践,队员们充分发挥优良传统,亲临实地,一不怕脏,二不怕苦,结合自身专业优势,很好的锻炼了各方面的能力,同时也深入的了解了社会,促进了自身的全面发展。

建立实践基地,搭起长久合作的平台

七天的社会实践是短暂的,但是为了能够生打造了一个长久高效的社会实践舞台,实践团队在宿牙桥村建立起了社会实践基地。

社会实践基地,就像一条无形的线,将青岛农大与宿牙桥村从此联系在了一起,学校将充分利用寒暑假,陆续组织社会实践团队前往。一方面为学院学生志愿走出校园、亲身实践社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另一方面,加强了学校学生与滨州市沾化县的合作,学生奔赴沾化县宿牙桥村深入了解当地农村生活、体验社情民意,把自己的学习所得与实际工作有效结合起来,付诸实践,结合学校专业特色,为沾化县带来更多的农业科技信息,切实为当地百姓带来实际有用的知识和思想。

通过日后达成长效合作机制,使得学校社会实践活动项目更加多样化,合作形式更加丰富,合作成果日益丰硕,更大的增强新形势下拓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建设的意义。

 


来源:新闻前沿网

 


文字友情链接
时代中国 公道网 三农电视台 新讯网 宏法在线 宏法法律 农经视角 三农手机台 三农融媒 农媒融视
农视法宣网
图片友情连接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会员须知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 本网招聘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截图 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2039657号-6 公安网备 1101053583 国新办证 (2000)78号

《三农观察》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市一法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 韩洪

《三农观察》在线投稿 邮箱:420189796@qq.com < a href="http://wpa.qq.com/msgrd?v=3&uin=420189796&site=qq&menu=yes">意见反馈

京ICP备12039657号-6 网络视听许可证(京)字第17062号 增值经营许可证:京B2一20212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