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新闻热线   010-52856660 人员查询 加入收藏 返回首页

节水灌溉网助力中国西北干旱地区农业高效生产


时间:2014-07-30  来源:新华网 点击:
 
 
 

 

  在位于中国西北的宁夏回族自治区,时值夏季,今年种植的蔬菜、枸杞等作物长势旺盛,不再“喊渴”。

  这要得益于近年来中国尝试推广的一项技术——高效节水灌溉,目前已“网罗”西北地区部分干旱缺水的土地,改变了当地农民用水方式,提高了生产效益。

  “1300亩蔬菜地,滴灌管道全覆盖。滴灌种植西红柿一亩地可收获1.05万公斤,用水仅70立方米,水直接滴到蔬菜根部,而且肥料可以溶解到水中为菜‘补充营养’。”宁夏银川市贺兰县立岗镇兰星村村民马光杰说。

  记者在菜地看到,绿绿的菜叶下面是一条条黑色输水管带,每条管带按照作物根部位置安装滴灌“开关”,水闸一开,管带上水眼开始有频率地滴水,精确浇灌避免蒸发。

  马光杰告诉记者,2012年他流转土地开始种西红柿、茄子和辣椒。刚开始大水漫灌,灌水经常不及时,影响产量。一亩地只收8000公斤西红柿,用水却要200立方米。

  去年,县水务局开始推广滴灌技术,省水的同时保证了及时灌水。马光杰说,夏季干旱,蔬菜最需要水,有了滴灌,不再愁缺水,西红柿长得个头大、色泽好。

  “种西红柿没有滴灌,会少赚很多钱。”马光杰说,大田灌水种西红柿,8月左右西红柿集中上市价格便宜,一斤五六毛钱。上滴灌后柿子能长到9月,那时供不应求,能卖2元多一斤。

  据贺兰县水务局介绍,现在贺兰县很多种植蔬菜的农民都开始主动要求装配滴灌设备。全县从去年开始大面积推广滴灌等技术,现在已覆盖6万亩土地。

  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不仅在宁夏北部灌水相对容易的地区逐年得到推广,在常年干旱缺水的中南部山区,更是成为作物增产、农民增收的保证。

  在“靠天吃饭”的宁夏中部干旱带,当地农民借助此项技术开始种植经济作物,逐步脱贫。吴忠市同心县水务局副局长杨正武说:“以前大片旱地只能靠天降水种玉米,现在最耗水的枸杞都可以种。枸杞一亩地正常灌溉需要600立方米水,现在滴灌一亩地仅需120立方米。农民的土地流转给公司或者种植大户后,他们就地打工,除草、修剪、收枸杞,一天工钱80元,一年收入有保障。”

  宁夏乃至中国西北部分地区,由于常年干旱少雨,加之大水漫灌的落后用水方式,当地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农民增收困难。

  为此,近年来,宁夏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截至目前,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达165万亩,实施高效节水灌溉的项目区经济作物亩均增产30%以上,亩均增收超过1000元。

  新疆、陕西等省区高效节水灌溉面积也在逐年增加。截至去年底,新疆农业高效节水灌溉面积突破3500万亩,农业用水亩均减少灌溉水量100立方米以上,设施农业平均每亩增收1500元。同时,陕西省低压管灌、喷灌、微灌及其他节水技术所占面积也达到451万亩。

  据了解,今后,部分西部省区还将持续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探索利用设施和技术让有限的水浇更多的地,进一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让干旱地区农业高效生产。



来源:新华网

 


文字友情链接
时代中国 公道网 三农电视台 新讯网 宏法在线 宏法法律 农经视角 三农手机台 三农融媒 农媒融视
农视法宣网
图片友情连接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会员须知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 本网招聘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截图 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2039657号-6 公安网备 1101053583 国新办证 (2000)78号

《三农观察》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市一法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 韩洪

《三农观察》在线投稿 邮箱:420189796@qq.com < a href="http://wpa.qq.com/msgrd?v=3&uin=420189796&site=qq&menu=yes">意见反馈

京ICP备12039657号-6 网络视听许可证(京)字第17062号 增值经营许可证:京B2一20212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