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新闻热线   010-52856660 人员查询 加入收藏 返回首页

从“农民”到“艺术家”的蜕变—专访书画艺术


时间:2014-07-19  来源:山西新闻网 点击: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在乔老平淡清新的笔墨下,清幽秀丽的田园风光、生机勃勃的农忙情景跃然纸上。他是一位土生土长、地地道道的农民,乡间的青山绿水、花鸟鱼虫常常是他笔下的素材。

  乔老全名乔凤亭,出生在阳曲县河上咀村,自幼喜爱画画,自学成才,其作品曾多次受邀在各地进行展览,是著名的农民艺术家。先后曾担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山西省太原市委员会常务委员,从1987年(阳曲县美协首届)至今担任阳曲县美术工作者协会副主席等。

 

选用图4。

在《太原市各界人士纪念改革开放20周年书画展览》 中被入选展出的作品

 

  无师自通 农村走出艺术家

  “我父亲就能写会画,曾为阳曲县文化馆题写标语。受到父亲的熏陶,我打记事起就对画画非常喜爱。”年近古稀的乔老推了推老花镜,慈祥和蔼的对记者说道:“父亲也是自学成才,那个年代没有学画的条件。我就照着书一遍遍地画,种地的田里、村里的泥墙上,走到哪里画到哪里。”听乔老讲诉着,好像真的穿越到他那贫困却有美好梦想的童年,一个农村少年走在乡间小路上,大自然就是画板,树枝是画笔,万物便是他的素材。

  “二十多岁的时候,在村里劳动一天只给2毛钱的分红,回家也只有残羹剩菜。”乔老的神情有些凝重。穷则思变,他准备了60幅《凤凰戏牡丹》,准备去太原火车站旁摆地摊。“你知道当时那种心情吗?”乔老喝了一口茶,顿了顿。“第一次走出村里来到大城市摆摊,简直羞的连背包都不敢打开!”于是他拎起背包准备回村。刚走两步,听到身后传来一个女子的吆喝声:“卖花啦!卖花啦!”“当时我就想,拿自己的画来卖,一不偷二不抢,哪里丢人?难道我堂堂一个男子汉还不如这位姑娘吗?”便把所有的画铺在地上,应着姑娘的“卖花”声儿,开始吆喝。乔老的画作很快就被哄抢完,价格更是要到了5块钱一幅。对于他来说,那是一个终生难忘的下午,不仅仅是三百块钱的收入能让全家人丰衣足食很久,更重要的是人们对画作的夸赞。从那以后,他对自己的技艺有了新的定义,叩响了乔老艺术人生的大门。

  技艺精湛 独辟蹊径求创新

  乔老说自己最喜欢画的是山水、花鸟还有竹子。与竹子结缘,源于去四川成都温江区第一次远距离写生。踏进老乡家的时候,满园翠竹嫩叶,置身其中他挥毫泼墨,不愿离去。正是因为这满园的翠竹,结识了一位四川女孩,也就是现在的妻子彭女士。“妻子欣赏我的才华,不嫌我穷,我们俩一见如故,她就追随我从遥远的四川来到了山西。”乔老的眼神里满满的都是幸福和满足。

  记者在乔老书房的墙上看到一副名为《红竹》的画作,竹子高低错落、浓淡隆替。一般画作都将竹画为墨色,为何乔老要画为红色呢?“郑板桥先生是我非常尊崇的一位大师,他曾画过一幅红竹图,别有风韵,从此我就喜欢上了红竹。”乔老神秘地将作画工具展示给记者看。原来创造这幅惊艳“红竹图”的工具是橡皮。选用橡皮画的灵感来自印章,橡皮质地软容易雕刻出喜欢的竹节形状。

选用图3

红竹图

 

  “别看我是个农民,我喜欢琢磨和别人不一样的东西。”大概1986年的时候,乔老在商店看到玻璃框里装裱着《毛主席语录》,当时就想,在一块透明玻璃上用颜料作画,在着彩的另一面观赏会是什么效果呢?他迅速买来大批玻璃开始作画。玻璃画是在玻璃反面有层次地作画,顺序与正常作画是相反的,素材也必须左右颠倒画。当年乔老的玻璃画受到众人的追捧,很多人将它悉心收藏起来。“后来走出小山村才知道,玻璃画早在乾隆年间就已传入中国,但对于我们那地方来说也算是轰动一时的创新喽。”

 

选用图2

老乡收藏近三十年的乔老玻璃画作品

 

  巧夺天工 无私奉献为家乡

  1985年,乔老怀揣30元钱借助国家贷款创办了阳曲县工艺美术服务部。为众多单位做展览板面、门牌等,获得一致好评,其中来自阳曲县招待所的答谢锦旗赫然写着“巧夺天工”四个大字,可见对乔老技艺的赞赏之情。他担任阳曲县首届美协副主席之后,又担任阳曲县个体劳动者协会会长,为了搞好县城工商街的建设,带头捐资为县城兴建牌楼。整座牌楼的彩画由乔老义务完成,并邀请著名书法家马文蔚先生(曾书写人民币汉字)提笔亲自书写牌楼的牌匾。

  乔老还是个支持社会福利事业的人,为了扶持家乡文化站的工作,他出钱兴办电影放映室,为老乡免费放映电影。为了使阳曲县早日成为精神文明县城,他花钱雇人清扫县城街道卫生,还曾为老山战士、敬老院等各地捐款无数。

  “我的孩子们和孙女都继承了我美术的天赋,小儿子也是自学成才考取了美术院校,现在是一名美术老师。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风格,并没有拘泥于我的画作。”说到这里,乔老欣慰地笑了。“一个画家最大的成功就是你的东西得到了传承。现在我已年近古稀,但还想在绘画上精益求精。有句话说的好啊,‘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zuizuhoui

政协阳曲委员会赠予乔老的书法作品

 


来源:山西新闻网

 


文字友情链接
时代中国 公道网 三农电视台 新讯网 宏法在线 宏法法律 农经视角 三农手机台 三农融媒 农媒融视
农视法宣网
图片友情连接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会员须知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 本网招聘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截图 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2039657号-6 公安网备 1101053583 国新办证 (2000)78号

《三农观察》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市一法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 韩洪

《三农观察》在线投稿 邮箱:420189796@qq.com < a href="http://wpa.qq.com/msgrd?v=3&uin=420189796&site=qq&menu=yes">意见反馈

京ICP备12039657号-6 网络视听许可证(京)字第17062号 增值经营许可证:京B2一20212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