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农观察网7月9日讯:不想种地的,地不荒了;外出务工的,时间解放出来了;不会种地的,被流转之后土地收益稳定了;没有工作的,还能提供就业机会。”说起土地流转政策,金崖镇菜农陆应本道出了其中的社会效益所在。
陆应本是榆中县金崖镇西部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的创办人,作为一个农民的儿子,他深知农村的甘苦。为了解决因缺乏劳动力而出现大量土地闲散荒废的现象,2008年他回到村里带头成立合作社,开始从事特色农业种植。
“陆家崖村以前主要以小麦等常规农作物为经济来源,如果单靠传统农业耕种是发展不了的,更谈不上带动村民脱贫致富。”陆应本告诉记者。
现在的合作社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现在的菜花价格好了,我这一亩地菜花就可以买7000元左右,而那一亩长势较好的芹菜,也能收入万余元……”7月2日,金崖镇陆家崖村的菜农梁梅兰开心地说。
当记者问及合作社业务发展前景和下一步打算时,陆应本说:“我们将继续扩大高附加值蔬菜的种植面积,充分利用村里近千余亩土地,加大土地流转。除了种植现在市场热销的高原夏菜外,还将在蔬菜加工、尾菜回收等方面下功夫,不仅让农民吃得饱,更要让农民吃得好。”
据介绍,诸如陆应本等人创办的农业合作社,在金崖镇陆家崖村还有2家,共带动村民就业人数近170余人,不仅解决了农民就业问题,还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地有人种了,也不再荒了,眼下又到了蔬菜收购的季节,陆家崖村的菜农又将忙碌起来。
近年来,榆中县深入宣传国家土地政策导向,通过土地转包、出租、互换等形式,鼓励和支持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实施土地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同时,为进一步提高农民土地流转经营的热情,榆中县除对一定规模的土地流转经营者进行资金支持外,还主动派农技专家深入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提倡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植,并为经营者提供相关商品信息,帮他们打通市场销路,使土地产值效益翻倍增长,实现了农户与经营者的双赢。截至目前,榆中县已流转土地约18.6万余亩,今年新增农村流转土地面积17568亩,安置农村劳动力近万余人,带动1.5万余名农民走上了创业致富路。 编辑 张勤
来源: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