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新闻热线   010-52856660 人员查询 加入收藏 返回首页

衡阳县树起生态水利标杆 建"会呼吸的渠道"


时间:2014-07-08  来源:湖南日报 点击:
看上去“三面光”的渠道,对田园生态系统有何影响?衡阳县的实验表明,这种渠道对青蛙、蜘蛛的生存构成威胁。
  衡阳县洪市镇是全国“小农水”项目区,这里既有水泥砌的“三面光”渠道,还有一种硬泥打底、埂上铺土的土渠。6月中旬,在这里看到,与“三面光”的渠道相比,土渠更富有生机。田埂种大豆,蜘蛛在结网,听得见蛙鸣,生态系统与外界有斑块、廊道相通,被称为“会呼吸的渠道”。
  衡阳县的生态水利建设,在全国树起了标杆。去年,该县以全国排行第二的身份,登上水利部“基层治水十大经验榜”。最近,该县又一次列入全国“小农水”项目重点县,县长熊超群介绍,此轮建设将把生态水利理念由试点探索变为全面覆盖。
  早在2009年,衡阳县就率先成为第一批全国“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建设过程中,多数小水渠实施“三面光”衬砌。但县水利局也留了自己的“实验田”,对一些水渠采取硬泥打底,定期清淤,田埂不搞硬化。县水利局局长陈福生称,只想验证一下,田间小水渠到底如何修,才能既省钱又效果好。
  2011年,衡阳县第一批全国“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完成验收,两种水渠都改善了灌溉条件,项目区内粮食生产能力提高。如今3年已过,两种水渠的区别却日益凸显:被水泥包裹的“三面光”水渠,垂直护坡,埂上寸草不生,田间的青蛙、蜘蛛、泥鳅等几乎绝迹;而“会呼吸的渠道”,草青水畅,鱼蛙共乐,田间害虫明显少一些,更受农民欢迎。
  此次衡阳县再列全国“小农水”重点县,将在3年内完成2.47亿元投资,项目涵盖库宗桥、板市等7个粮食主产乡镇。县水利局规划,新一轮“小农水”建设贯彻生态理念,1个流量以下的田间支渠、斗渠、毛渠,将全部建成“会呼吸的渠道”,保证农田用水,保护生态系统。 (来源:湖南日报)


来源:湖南日报

 


文字友情链接
时代中国 公道网 三农电视台 新讯网 宏法在线 宏法法律 农经视角 三农手机台 三农融媒 农媒融视
农视法宣网
图片友情连接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会员须知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 本网招聘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截图 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2039657号-6 公安网备 1101053583 国新办证 (2000)78号

《三农观察》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市一法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 韩洪

《三农观察》在线投稿 邮箱:420189796@qq.com < a href="http://wpa.qq.com/msgrd?v=3&uin=420189796&site=qq&menu=yes">意见反馈

京ICP备12039657号-6 网络视听许可证(京)字第17062号 增值经营许可证:京B2一20212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