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农观察网:时值夏季,院东头镇张家峪子村千亩甜桃园区进入了采摘旺季。据该村购销大户张之东介绍,全村进入盛果期的有500余亩,在今年市场行情不是很好的情况下,亩均也能收入七八千元。近年来,该镇围绕市场,积极培育特色农业,趟出了一条新农村建设的好路子。
该镇面向市场抓调整,积极推广生姜、板栗、茶叶等特色产业,走“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的发展路子提升竞争力,培植了4万亩生姜、3.5万亩以板栗为主的林果、3000亩高山绿茶,其中,仅现代农业园区达11处1万余亩。
围绕特色农业的发展,该镇把精力放到产业链条延伸上。按照“新农村建设带动加工业发展,特色加工业支撑小康村建设”的思路,在沂邳路、院夏路、泉重路等主要道路两侧,规划了农产品加工区,带动形成了上百家生姜、茶叶等农产品加工企业;在镇驻地、姚店子城镇功能区规划了商贸区,成立了蒙山龙雾茶业公司、沂蒙农庄花生果加工厂、红嫂故里农产品开发公司等20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带动500余名农民就地转产;在地下大峡谷、地下画廊、地下萤光湖规划建设了2000余平方米的特色农产品购销超市,把9大类60个品种的农产品通过旅游直通车走上了市场。
随着特色农业的发展,农民腰里的钱袋子鼓了起来,精气神也爽朗起来,他们抓住历次政府扶持机遇积极完善农村基础。两年来,完成省级公路网化工程62.6公里,中央彩票公益金项目工程33.24公里,泉重路12.7公里;治理峙密河4000米,新建景观湖12座,景观水面14处,实现了水电、数字电视、电话村村通,12个村建成有5000多册图书的农村书屋,有15个村建成了休闲娱乐广场。 编辑 张勤
来源:中国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