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农观察网:据荆楚网报道:6月18日11时30分,沌口开发区全力五路的一所厂区里,44岁的卢琼在烈日下劳作,泛黄的上衣早已被汗水打湿,黑黝黝的脸庞挂着汗珠。“老卢,你个泥腿子还能写诗啊?”见有记者来采访,卢琼的工友们诧异、惊奇、不解,表情各异。
卢琼是一名农民工,一直从事着与诗歌丝毫沾不上关系的工作,但已坚持写诗20余年。“我是个出苦力的,没钱没大房子,但因为诗歌,我很快乐,我们全家都生活得很幸福。”谈起诗歌,卢琼的眼神中闪现出炽烈的光芒。
“生计何处去,我们为了生计到处奔走,大浪淘沙,为什么说淘沙,沙里可以淘出金子。一路风尘走天涯,戴月披星勤耕作四海为家……”这是卢琼描绘自己的打工生涯的一首诗。没有读过多少书的他,写诗完全靠自己琢磨。为生计四处打工的岁月里,他在山西地下几十米深的矿巷写诗,在河南粉尘纷飞的砖窑厂里写诗,在城市喧嚣的工地上写诗……
卢琼的父亲是宜昌秭归县屈原镇人,作为村里的会计、村民眼中的文化人,闲暇时爱翻看家中唯一的一本书——《唐诗三百首》,爱跟孩子们讲诗人屈原的故事。从小,卢琼的心里就藏着一个诗歌的世界,浪漫、瑰丽、美好。因为家境所限,初中毕业后,卢琼离开家四处打工。一天高强度的体力活结束后,有人选择打牌、喝酒来缓解疲惫,卢琼则选择了作诗,因为“诗歌中美好的意境,让疲累烟消云散。”
“千里结良缘,缱绻缠绵,三生簿上缘初牵。相敬如宾同心结,醉舞翩翩。共栖鸳鸯枕,种玉蓝田。蓝桥相会又新篇。巫山云雨不是梦,岁岁年年。”
这首《浪淘沙》是卢琼新婚之夜所作。
卢琼常给自己的妻子写诗,妻子汪洪兰尽管读不大明白,但每每收到这些诗,心中都暖暖的。现今,他们的女儿已经11岁了,夫妻俩一如既往地恩爱,从未吵过架,红过脸。
“他没钱给我买金首饰,买漂亮衣服,但结婚、生孩子、过生日、过年过节,他都会给我写一首诗,如果不在家,他就将诗写好后发信息传过来。很多诗我读不懂,有的字我都不认识,我就将这些诗抄下来,等他回来后就给我解释。我是觉得挺开心的。”谈起丈夫,汪洪兰眼中盛满了幸福。
现今,卢琼的女儿也非常热爱诗歌,谈起女儿,卢琼一脸骄傲地说:“我家几代人都爱诗,到了她这一代,也许能出一个真正的诗人。就算当不了诗人,诗歌也能让她快乐,就像我和她妈妈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