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新闻热线   010-52856660 人员查询 加入收藏 返回首页

太行丰碑映初心——邓军强与红旗渠精神的当代诠释


时间:2025-07-12  来源:中国三农观察网 点击:

太行风骨浸润的生命,注定与这条人工天河血脉相连。作为红旗渠友好合作联合会主席,邓军强以文化传承者的身份,将“重新安排河山”的豪迈誓言,化作贯通历史与未来的精神纽带。他的坚守,不仅是对民族基因的深情回望,更是对时代命题的铿锵作答。

太行丰碑映初心——邓军强与红旗渠精神的当代诠释(图1)

历史基因的觉醒

邓军强的童年记忆中,太行岩壁的钎痕与渠水的轰鸣交织成生命底色。他在《林州自信》中写道:“太行岩镌刻着焦渴的年轮,红旗渠流淌着不屈的诗行。”这深刻的地域文化浸润,使他领悟到红旗渠精神正是中华民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缩影。凝视青年洞石壁,他曾动情地说:“修渠人的窝头里,藏着我们民族最质朴的精神密码。”

时代命题的回应

面对全球化浪潮中的文化挑战,邓军强创造性提出“红旗渠精神国际化”战略。在国际论坛上,他让渠水波纹化作数字代码,与英文诗《我们都是筑梦者》共鸣;通过VR技术,让来自四方的观众“重走”悬崖修渠路。如他在《红色瑞金》中所言:“红旗渠的水不仅要灌溉农田,更要滋润人类共同的精神家园。”

太行丰碑映初心——邓军强与红旗渠精神的当代诠释(图2)

社会责任的担当

身兼林州市金融大使与红旗渠慈善大使,邓军强将精神力量付诸实践。“渠水润童心”项目让30万册图书翻越太行;“红旗渠精神数据库”使1200小时口述史在云端永存。他在《太行丰碑》中强调:“我们不是在做慈善,而是在续写活着的历史。”当7000件印有“红旗渠精神”的物资驰援小侯人民日报希望小学、山西吕梁希望小学等学校时,那字迹成为最温暖的时代印记。

文化自信的践行

邓军强以诗词创作与学术研究,赋予红旗渠精神时代新声。其七律《渠魂十载耀苍穹》熔铸修渠史实与乡村振兴,被誉“让历史的钢钎在诗行里迸发火星”。在《发现之美》栏目中,他以“中国字都”安阳为支点,搭建起文字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对话之桥。他坚信:“文化自信不仅是对历史的回望,更是对未来的创造性书写。”

精神谱系的建构

邓军强先生致力于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红旗渠精神大力弘扬。在与延安、井冈山的对话中,他提出“红色精神共同体”理念。通过《筑梦的力量》等著作,系统阐释了红旗渠精神与苏区精神、长征精神的血脉相连。在世界汉文化大会展示“精神坐标图”时,世界不仅看到了地理的联通,更感受到文明的共振。

精神长河的摆渡人

连任致辞中,邓军强先生凝望渠水奔涌:“红旗渠的水永不干涸,因为每一个接力者,都是这条精神长河的源头活水。”他以文化使者之姿,将个人理想汇入民族复兴洪流,让红旗渠精神在新时代绽放璀璨光芒。这份传承,是对历史的致敬,更是面向未来的宣言——正如他在《信仰》中所写:“我们是新时代的凿渠人,正手持数字钢钎,开凿未来的天河。”

作者魏春香:系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新时代党建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红旗渠友好合作联合会副秘书长。(编辑:魏春香 责编:韩同瑞)

 


来源:中国三农观察网

 


文字友情链接
时代中国 公道网 三农电视台 新讯网 宏法在线 宏法法律 农经视角 三农手机台 三农融媒 农媒融视
农视法宣网
图片友情连接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会员须知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 本网招聘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截图 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2039657号-6 公安网备 1101053583 国新办证 (2000)78号

《三农观察》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市一法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 韩洪

《三农观察》在线投稿 邮箱:420189796@qq.com < a href="http://wpa.qq.com/msgrd?v=3&uin=420189796&site=qq&menu=yes">意见反馈

京ICP备12039657号-6 网络视听许可证(京)字第17062号 增值经营许可证:京B2一20212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