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部党员个个懂农村、爱农业、爱农民、有干劲,都是可以培养的好苗子。”涟水县红窑镇党委书记张峰说,“依托镇农村工作局成立的乡村振兴人才党支部,充分释放了本土人才的发展活力,取得了‘一子落全盘活’效应。”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今年年初,红窑镇在37个村(社区)全面开展拉网式摸底排查,遴选出214名人才建立乡村振兴人才信息库,绘制红窑镇乡村振兴人才分布图,进行跟踪培养、动态管理。在金鸡坨生态农庄等4家企业成立乡村振兴人才实训基地,为人才培训搭建实践锻炼、学习提升的平台。结合本地万亩芦笋、万亩荷藕、万亩生态林、万吨双孢菇、万亩优质稻米“五万”主导农业产业发展需求,制定《红窑镇乡村振兴人才发展规划》,明确目标任务、引育重点、方法路径、政策保障,有序推进人才乡村振兴。
为强化党组织对乡村振兴重点人才的政治引领、政治吸纳,红窑镇党委坚持“政治素质好、群众口碑好、社会影响好、带富能力强”的“三好一强”标准,采取“自我推荐、党员推荐”“网格支部初议、村党总支复议、镇党委把关议”“两推三议”的方式,认真遴选、研究确定5名人才党员、重点人才纳入支部重点管理。
“支部的党员中有市级以上合作示范合作社领办人、规模农业经营户、乡土人才、有一定特殊技能人员。”镇党委副书记、组织委员王波说,“人才党支部由镇农村工作局局长兼任党支部书记,在镇党委领导下统筹做好人才联系培养、党员发展、作用发挥等工作,目前该支部已培养入党积极分子5名。”
为充分发挥人才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党支部结合镇党员积分“储蓄所”、无职党员定岗定职等做法,创新制定了《乡村振兴人才党支部党员助力乡村振兴积分管理制度》,实行线上线下“双互动”管理,对于在县域内的人才党员,线下安排他们认领疫情防控、政策规宣传、致富引领等责任岗位,对在外的人才党员,通过线上平台定期发布支部工作动态、上传“微党课”等方式,动员以适当方式关心回报家乡。此外,支部还建立了支部重点人才结对联系“三联三提”制度,主动对接县直涉农部门联系支部送政策资金、邀请县镇农技专家联系支部党员送技术技能、组织党员人才联系群众送项目信息,共同推进乡村建设。
“因为乡村振兴人才党支部帮我对接县交通局,解决了我们芦笋的物流运输”涟水县红窑镇乡村振兴人才党支部党员、春竺芦笋负责人郑标说,“乡村振兴人才党支部有利于吸引更多优秀外出青年返乡,通过培训及结对联系,可以更好的发挥青年人才的发展动能。”(陈鹏 郑志超)
[编辑:李剑]
来源:新华社新闻信息发稿中心
来源:中国三农观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