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新闻热线   010-52856660 人员查询 加入收藏 返回首页

光明日报:把土壤污染防治放在更重要位置 熊志


时间:2018-11-01  来源:人民网 点击:

据媒体报道,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地表层格局与模拟重点实验室日前公布的最新研究结果显示,中国粮食主产区耕地土壤重金属点位超标率为21.49%,整体以轻度污染为主,其中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比重分别为13.97%、2.50%和5.02%。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重金属点位超标率,是指21.49%的监测点存在超标,严格来说,它不能简单等同于污染面积达到21.49%。

这个污染程度在国际上处于中等水平,没必要高估以致引起恐慌,但不能被低估,因为较2014年《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中19.4%的点位超标率,4年间的重金属污染面又增长了两个百分点,说明污染还在继续扩散。考虑到土壤一旦污染往往不可逆,未来的治理成本和生态压力将相当大。

更紧迫的是,几大主要粮食产区无一幸免,且重金属污染在不断加重,达到了“较严重”的状态。此前有官方数据显示,每年因重金属污染的粮食高达1200万吨,当然最大的危害还在于,重金属污染土壤下生长出来的农作物,会对人体有害。

现代化的市民更偏爱没有农药、化肥的绿色有机蔬菜,但事实上,土壤污染很大程度上是城市化过程中的伴生物。比如研究提到,矿业、工业、污灌水是主要污染源,土壤污染最严重的地区,往往是工业城市、城市工业区或城郊接合部的“涉重”工业生产排放区。

城市化下的市民,购买有机农作物所支付的更高价格,实际上是在为城市化进程带来的负面影响买单。这种局面说明,城乡都处在一个完整的生态链上,土壤污染最终的代价,是由全民承担,没有谁可以幸免。

土壤污染有个很长的隐藏周期,污染显现并产生致害的后果可能要等数十年,所以一些高污染重金属企业,会堂而皇之地先污染后治理,它让土壤污染变成一场公地悲剧。

日益严重的重金属污染,可以说是对过去环保逻辑的警醒。需要警醒的是,土壤污染潜伏期的存在,意味着即便在当下发力治理,未来很长一段时间,过去高速城市化、工业化所衍生的重金属污染源,也未必能有效控制,污染面不排除继续扩大。在这样严峻的格局下,如果还是抱着活在当下、不管后世子孙的思路来换取GDP,会产生严重后果。

过去经常有土壤污染防治立法的呼声,就在今年8月底,《土壤污染防治法》审议通过,将于明年开始实施。徒法不足以自行,法律条文终究只是纸面的约束,要刚性落地还得有严格的配套惩罚机制。比如不能继续抱着谁污染,谁治理的逻辑,不能因为经济效益而对污染有所宽限,发生污染就应该严肃惩处,同时对相关政府官员进行高压问责。

面对日益扩散的土壤污染,以及重金属超标威胁下的粮食安全,必须具备长远眼光,将土壤污染防治置于治理格局的更高层级,花大力气实现土壤质量的根本改善。

 
 
(责编:董晓伟、黄策舆)


来源:人民网

 


文字友情链接
时代中国 公道网 三农电视台 新讯网
图片友情连接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会员须知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 本网招聘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截图 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2039657号-6 公安网备 1101053583 国新办证 (2000)78号

《三农观察》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市一法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 韩洪

《三农观察》在线投稿 邮箱:420189796@qq.com < a href="http://wpa.qq.com/msgrd?v=3&uin=420189796&site=qq&menu=yes">意见反馈

京ICP备12039657号-6 网络视听许可证(京)字第17062号 增值经营许可证:京B2一20212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