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新闻热线   010-52856660 人员查询 加入收藏 返回首页

平泉市“三零”模式助贫困户稳定脱贫


时间:2019-06-28  来源:中国三农观察网 点击:

10月24日,天刚刚放亮,平泉市卧龙镇头道沟村村民徐占廷和儿子徐海峰已经开始在菌棚里忙乎起来。看着拇指肚大小的蘑菇从一排排菌棒上冒出头,徐占廷父子俩脸上露出笑容,“如今,我们能脱贫全靠这些小小的食用菌。给钱给物,不如‘三零’扶贫。”

“一等菇1斤能卖8块多钱,得赶在太阳没出来前采摘。”徐占廷一手摁住菌棒、一手捏住香菇根部轻轻一提,采下的香菇体形完美。种植食用菌1年多,他俨然已从“门外汉”变成了行家。

分等、码箱、装车,徐海峰骑上电动三轮车把十箱香菇送往200米外的园区冷库。“一早上我就卖了800多块钱,一年下来这两棚蘑菇就卖了8万多块钱啦!”没多长时间,徐海峰就赶回香菇棚跟徐占廷交账了。

食用菌、设施菜、林果、养殖产业……在平泉,“三零”产业扶贫模式(投入零成本、经营零风险、就业零距离)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据统计,平泉市贫困群众人均收入由2014年的2835元提高至2017年的5522元,截至2018年6月末,全市贫困发生率降至0.92%。

坐在菌棚里的空箱子上,徐占廷兴致勃勃地跟记者分享起他脱贫的过往。

徐占廷以前是种玉米的,因夫妻二人身体不好,种几亩玉米的收入连药钱都不够,是村子里有名的贫困户。卧龙镇作为平泉经济重镇,食用菌产业尤其发达。很多村民都是靠种植食用菌致了富,可徐占廷看着眼热却不敢行动。

“老徐的心态在贫困户中是比较普遍的。”平泉市直机关工委武装部长周彦彬是驻村帮扶干部,他告诉记者,贫困农民在增收致富的道路上,普遍有“三大顾虑”:一是没本钱,缺少资金投入。二是缺门路,不知发展什么产业。三是怕失败,缺少致富的勇气和信心。为此,平泉在多年实践基础上,总结推广了“零成本投入、零风险经营、零距离就业”精准扶贫模式。

一组沉甸甸的数字已经昭示了平泉产业扶贫的成就:截至2017年底,全市食用菌产业带动9883名贫困人口增收,设施菜产业带动5579名贫困人口增收,果林产业带动2252名贫困人口脱贫,畜牧养殖业带动3674名贫困人口增收。建设各类养殖园区140个,发展养殖大户739个,带动脱贫1386户、3674人。(记者王鑫 通讯员张建伟)

责任编辑:高小茹
 


来源:中国三农观察网

 


文字友情链接
时代中国 公道网 三农电视台 新讯网
图片友情连接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会员须知 - 免责声明 - 人员查询 - 本网招聘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截图 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2039657号-6 公安网备 1101053583 国新办证 (2000)78号

《三农观察》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市一法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 韩洪

《三农观察》在线投稿 邮箱:420189796@qq.com < a href="http://wpa.qq.com/msgrd?v=3&uin=420189796&site=qq&menu=yes">意见反馈

京ICP备12039657号-6 网络视听许可证(京)字第17062号 增值经营许可证:京B2一20212085号